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颌下间隙感染怎么确诊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颌下间隙感染怎么确诊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芸
李芸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颌下间隙感染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结合B超检查等确诊。颌下间隙感染的存在,会造成颌下三角区出现炎性红肿以及压痛。疾病初期的时候会有炎性浸润肿块,存在触压痛。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进入了炎症化脓期,就会有明显跳痛、波动感以及皮肤潮红。通过穿刺检查,抽出脓液就可以诊断。如果属于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会造成颌下三角区出现红肿、压痛以及发热,还有白细胞总数增加,做B超检查可以明确腺体是否有炎性肿大。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耳朵上的痣切除有风险吗

耳朵上的痣切除一般风险较低,但需根据痣的具体情况评估。若痣体积较小、表面光滑且无异常变化,手术风险通常可控;若痣体积较大、边缘不规则或存在破溃出血等情况,则可能伴随较高风险。

耳部皮肤较薄且神经血管丰富,切除操作需精细以避免损伤耳软骨或重要血管。常规色素痣切除采用局部麻醉,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肿胀或淤血,1-3天可缓解。手术创口通常5-7天愈合,需保持干燥避免感染。若痣体位于耳廓边缘或耳垂部位,因血供较好,恢复速度往往快于耳甲腔等凹陷区域。

特殊情况下,如痣体侵犯深层组织或存在恶变倾向,需扩大切除范围并送病理检查,此时可能出现耳廓形态改变或暂时性感觉异常。术前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判断痣体深度,降低手术盲目性。瘢痕体质者术后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需提前告知医生进行预防性处理。

术后应避免抓挠伤口,遵医嘱定期换药。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持续疼痛、渗液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建议选择具备皮肤外科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术前完善血常规与凝血功能检查可进一步降低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