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慢性胰腺炎可通过腹部超声、CT扫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粪便弹性蛋白酶检测等检查确诊。慢性胰腺炎可能与长期饮酒、胆道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腹痛、脂肪泻等症状。
1、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是慢性胰腺炎的首选筛查方式,通过声波成像观察胰腺形态和结构变化。超声可发现胰腺钙化、胰管扩张等典型表现,操作简便且无辐射。但受肠道气体干扰时可能影响准确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提高成像质量。
2、CT扫描
CT扫描能清晰显示胰腺实质萎缩、钙化灶及胰管结石,对中晚期病变诊断价值较高。薄层增强CT可评估胰腺血流灌注情况,帮助鉴别胰腺癌等疾病。检查需注射碘对比剂,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辐射量较低但孕妇应避免。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无需造影剂即可三维重建胰胆管系统,能准确评估胰管狭窄、扩张等病变。该检查无电离辐射,适合儿童和孕妇。对早期胰管结构改变的敏感性超过CT,但检查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
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直接观察胰管病变并取组织活检,诊断准确率最高。可同时进行胰管支架置入等治疗操作,但属于侵入性检查,存在胰腺炎急性发作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后需禁食观察。严重心肺疾病患者不宜进行。
5、粪便弹性蛋白酶检测
粪便弹性蛋白酶检测通过分析粪便中胰腺外分泌酶含量评估胰腺功能。该方法无创便捷,适合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数值持续低下提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检测前3天需停用胰酶制剂,取样时避免污染。
慢性胰腺炎患者应严格戒酒并采用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50克以下。急性发作期需禁食配合静脉营养,缓解期可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建议每3-6个月复查胰腺功能,出现持续消瘦或血糖升高应及时就诊。日常避免暴饮暴食,疼痛发作时可尝试胸膝位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