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缺少生长激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治疗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缺少生长激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缺少生长激素可能由遗传因素、垂体疾病、颅脑损伤、肿瘤压迫、感染炎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长激素替代治疗、病因治疗、营养支持、运动干预、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因基因突变导致生长激素合成或分泌障碍,如生长激素缺乏症1A型。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骨龄延迟。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以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皮下注射为主,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2、垂体疾病

垂体发育不良或垂体瘤可能破坏生长激素分泌细胞。常见症状包括生长停滞、低血糖发作,可能伴随促甲状腺激素缺乏。需进行垂体MRI检查,治疗采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同时针对垂体功能减退补充相应激素。

3、颅脑损伤

外伤或手术损伤下丘脑-垂体轴会影响生长激素释放。患者可能出现颅骨骨折史或颅内出血后遗症。治疗需联合神经外科评估,使用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控制性早熟,并辅以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4、肿瘤压迫

颅咽管瘤等颅内肿瘤压迫垂体可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典型表现为头痛伴生长发育迟缓,影像学可见占位性病变。需手术切除肿瘤后,根据残留垂体功能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进行长期替代治疗。

5、感染炎症

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引起垂体炎。急性期可见发热、呕吐等症状,慢性期出现生长迟滞。治疗需先控制感染,如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后期评估垂体功能后考虑生长激素治疗。

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鸡蛋、鱼类等食物。规律进行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刺激骨骼生长,保持充足睡眠促进生长激素脉冲式分泌。每3-6个月监测身高体重变化,定期复查骨龄和激素水平,避免自行使用增高类保健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原发性甲亢怎样治疗

原发性甲亢可通过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β受体阻滞剂对症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原发性甲亢通常由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甲状腺结节或垂体病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心悸、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

1、抗甲状腺药物

抗甲状腺药物是原发性甲亢的常用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发挥作用。常用药物包括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这类药物适用于轻中度甲亢患者或手术前的准备治疗,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以调整剂量。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皮疹、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2、放射性碘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通过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激素分泌,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该方法简便安全,但可能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需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治疗前需评估甲状腺摄碘率,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此方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颈部不适或甲状腺炎样反应,通常可自行缓解。

3、手术治疗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适用于甲状腺明显肿大压迫周围组织或怀疑恶变的患者。手术可快速控制甲亢症状,但存在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风险。术前需用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至正常范围,术后需监测血钙水平。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范围及医生经验有关,患者应选择有经验的甲状腺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4、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可快速缓解心悸、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但不能根治甲亢。这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抗甲状腺药物起效前使用。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率血压,哮喘患者慎用。随着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可逐渐减量至停用。长期使用需注意可能出现的乏力、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5、生活方式调整

甲亢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限制含碘食物如海产品。戒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定期监测心率体重变化,出现发热、心悸加重等症状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病情控制和恢复。

原发性甲亢患者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应避免摄入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产品。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出现突眼症状需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刺激,睡眠时抬高床头减轻眼部水肿。若出现发热、心悸加重、意识改变等甲状腺危象表现,应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