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可怕吗要注意什么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1型糖尿病可怕吗要注意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1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虽然不可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患者需注意胰岛素规范注射、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管理及并发症预防。

1、胰岛素规范注射

1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β细胞破坏需终身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常用剂型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基础胰岛素,配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控制餐后血糖。注射需轮换部位避免脂肪增生,使用胰岛素泵患者需定期更换输注管路。未规范注射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2、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或指尖血糖仪需每日多次使用,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血糖波动过大时需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合并黎明现象或苏木杰效应者需专科医生指导方案优化。持续高血糖会加速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进展。

3、饮食控制

采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匹配胰岛素剂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杂粮饭。每日蛋白质摄入量0.8-1g/kg体重,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严格限制精制糖摄入,合并肾病者需控制植物蛋白比例。不规律饮食易诱发严重低血糖反应。

4、运动管理

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清晨空腹运动。运动前血糖低于5.6mmol/L需补充碳水化合物,高于13.9mmol/L应暂停运动。高强度运动后可能发生延迟性低血糖,需加强夜间血糖监测。运动时携带葡萄糖片应急。

5、并发症预防

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及神经病变筛查。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LDL胆固醇低于2.6mmol/L。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硫辛酸胶囊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吸烟者需强制戒烟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1型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包含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的多学科管理团队。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预防低血糖时随身携带15g速效碳水化合物。定期评估甲状腺功能及乳糜泻筛查,儿童患者家长需参与学校血糖管理方案制定。保持规律作息与良好心态有助于长期血糖稳定。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亚临床性甲亢怎么治疗

亚临床性甲亢可通过定期监测、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亚临床性甲亢通常由格雷夫斯病、甲状腺结节、碘摄入异常、垂体病变、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1、定期监测

对于甲状腺激素水平轻度升高但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监测期间需关注心悸、体重下降等甲亢症状是否出现。若指标持续异常或症状加重,需进一步干预。

2、调整饮食

限制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摄入,避免加重甲状腺功能紊乱。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食物,如鸡蛋、瘦肉、全谷物等,帮助维持代谢平衡。避免刺激性饮品如浓茶、咖啡。

3、药物治疗

当促甲状腺激素持续低于正常值伴心动过速时,可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普萘洛尔片可缓解心悸症状,左甲状腺素钠片用于防止药物性甲减。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4、放射性碘治疗

适用于甲状腺明显肿大或存在自主功能性结节的患者。放射性碘-131通过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激素分泌,治疗前需评估甲状腺摄碘率。治疗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甲减,需长期随访。

5、手术治疗

对甲状腺显著肿大压迫气管、怀疑恶变或药物控制不佳者,可考虑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前需用抗甲状腺药控制激素水平至正常范围,术后需终身补充甲状腺激素。

亚临床性甲亢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日常注意监测心率、体重变化,出现手抖、多汗等典型症状及时复查。避免自行服用含碘药物或保健品,所有治疗需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