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肺隐球菌病属于相对罕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低于肺结核等常见呼吸道感染,但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需特别警惕。肺隐球菌病主要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病毒感染、糖尿病控制不佳等。
肺隐球菌病在健康人群中较为少见,多数感染者无显著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咳嗽、低热。由于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鸽粪中,免疫功能正常者吸入孢子后通常能自行清除,仅少数发展为临床感染。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该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年发病率较低,远低于细菌性肺炎等常见呼吸道疾病。
对于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等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肺隐球菌病的发生概率显著增高。这类患者感染后易发生血行播散,可能继发隐球菌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临床统计表明,在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的艾滋病患者中,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可明显上升,属于艾滋病定义性机会性感染之一。
出现持续咳嗽伴胸痛、不明原因发热或头痛时,应及时进行胸部CT和隐球菌抗原检测。确诊后需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日常应避免接触霉变物质和鸽粪,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功能低下者应按医嘱预防性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