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置管手术可通过改善中耳通气、减少积液、降低感染频率等方式治疗中耳疾病,但也可能带来感染、听力下降、耳漏等风险。
1、改善通气:耳膜置管通过在中耳腔与外界之间建立通道,有效改善中耳通气功能。这对于因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中耳负压和积液问题尤为有效。手术简单,通常在全麻下进行,术后恢复快。
2、减少积液:中耳积液是儿童常见问题,耳膜置管可帮助排出积液,缓解听力下降和耳闷感。积液减少后,中耳压力恢复正常,患者听力明显改善。术后需定期复查,确保导管通畅。
3、降低感染:慢性中耳炎患者通过置管手术可减少感染频率。导管的存在使得中耳腔与外界的压力平衡,减少了细菌滋生的环境。术后需注意耳部卫生,避免感染。
4、感染风险:耳膜置管手术可能导致术后感染,表现为耳痛、耳漏、发热等症状。感染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疗程7-10天。严重感染需拔管处理。
5、听力下降:少数患者在置管后可能出现听力下降,可能与导管堵塞或中耳结构损伤有关。需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必要时更换导管或进行其他治疗。术后需避免耳部进水,防止感染。
耳膜置管手术后,患者应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游泳和潜水。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橙子、菠菜、坚果,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恢复。术后定期复查,监测导管功能和中耳状况,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