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孩子长寄生虫会发痒吗

|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孩子长寄生虫会发痒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孩子感染寄生虫后可能出现皮肤发痒症状,常见于蛲虫、蛔虫、疥螨等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可能由饮食不洁、接触污染源、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宠物接触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肛门或全身瘙痒、睡眠不安、食欲异常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粪便检查或皮肤刮片确诊,并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扑尔敏片等药物。

1、蛲虫感染

蛲虫感染是儿童常见寄生虫病,成虫夜间在肛门产卵会引发剧烈瘙痒,可能伴随睡眠不安、磨牙等症状。家长需注意孩子内衣裤高温消毒,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颗粒进行驱虫治疗,同时需全家同步防治避免交叉感染。

2、疥螨寄生

疥螨在皮肤角质层掘隧道的机械刺激和排泄物致敏会导致皮肤剧痒,好发于指缝、腕部等部位,夜间瘙痒加剧。家长应使用硫磺软膏或克罗米通乳膏进行局部治疗,并将患儿衣物寝具用沸水烫洗。

3、钩虫幼虫侵入

钩虫幼虫经皮肤侵入时会引起红色丘疹和瘙痒,可能伴随贫血、异食癖等症状。土壤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家长应避免儿童赤足玩耍,确诊后可遵医嘱服用复方甲苯咪唑片驱虫。

4、蛔虫移行反应

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可能引起皮肤荨麻疹和瘙痒,常伴有咳嗽、发热等过敏反应。家长需培养孩子饭前洗手习惯,确诊后可用伊维菌素片治疗,严重感染者需住院观察。

5、过敏反应

寄生虫代谢产物作为过敏原可能引发全身瘙痒、湿疹等变态反应。家长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缓解症状,同时需通过驱虫治疗消除过敏源,注意保持家庭环境通风干燥。

预防儿童寄生虫感染需加强饮食卫生管理,生食蔬果要彻底清洗,肉类充分煮熟,定期给宠物驱虫。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不咬指甲的习惯,避免接触污染土壤或污水。幼儿园等集体机构需做好玩具消毒,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隔离就医。治疗期间家长要监督孩子完整服用驱虫药疗程,并观察排便情况,2周后需复查确认虫体是否清除干净。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腺病毒性肠炎这么办

腺病毒性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止泻药物、调节肠道菌群、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腺病毒性肠炎通常由腺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卫生条件差、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腺病毒性肠炎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可适量补充香蕉、苹果等富含钾的水果,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若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需暂停乳制品摄入。

2、补充水分

腹泻可能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或稀释的果汁,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补液量。婴幼儿患者家长需注意喂养频率,必要时使用专用补液器具。

3、使用止泻药物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内的病毒和毒素,保护肠黏膜;消旋卡多曲颗粒能减少肠道分泌;洛哌丁胺胶囊可缓解腹泻症状。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儿童用药需选择儿童剂型,家长需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4、调节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可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高温破坏活性。饮食中可增加发酵食品如酸奶的摄入,但需选择无糖或低糖品种。

5、就医治疗

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严重脱水或症状超过3天未缓解,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情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测等检查,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或抗病毒治疗。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出现症状应尽早就诊。

腺病毒性肠炎具有传染性,患者需单独使用餐具并做好手部清洁。恢复期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日常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水果蔬菜彻底清洗。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需隔离观察,儿童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应定期消毒。保持室内通风,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感染。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