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前列腺炎怎么检查分型

|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前列腺炎怎么检查分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聂小娟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前列腺炎分型检查主要包括前列腺液检查、尿常规检查、尿流率检查、超声检查和细菌培养等。前列腺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免疫异常、尿液反流、神经内分泌因素或心理因素等引起,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会阴疼痛、性功能障碍或发热等症状。

1、前列腺液检查

通过直肠指检获取前列腺液样本,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数量。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见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则可能仅显示炎症指标异常。检查前需禁欲3-5天,急性感染期禁止操作。若发现异常可配合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

2、尿常规检查

分段收集初段尿、中段尿和按摩后尿液,对比细菌和白细胞分布。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按摩后尿液中白细胞显著增加,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可能仅显示轻微异常。尿液中红细胞增多需警惕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检查前应清洁尿道口,避免样本污染影响结果判断。

3、尿流率检查

通过尿流动力学仪测定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评估下尿路梗阻程度。炎症性前列腺疾病常表现为尿流率下降、排尿时间延长,需与前列腺增生鉴别。检查前需膀胱充盈,重复进行3次取平均值。结果异常者可结合使用甲磺酸多沙唑嗪片、非那雄胺片等改善排尿症状。

4、超声检查

经直肠或腹部超声可观察前列腺形态、体积及回声特征。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见腺体增大伴低回声区,慢性炎症可能显示钙化灶。超声还能排除前列腺脓肿或结石等并发症。检查前需饮水憋尿,经直肠超声需提前清洁灌肠。

5、细菌培养

对前列腺液或尿液进行微生物培养,明确病原体类型和药物敏感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检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指导抗生素选择。培养阴性结果需考虑无菌性炎症可能。采样后应立即送检,避免标本污染导致假阳性。

建议检查前3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和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检查当日穿着宽松衣物,携带既往病历资料。若确诊为细菌性前列腺炎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慢性患者可配合温水坐浴和会阴肌训练。日常应避免久坐、酗酒和过度劳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出现排尿异常或疼痛持续加重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前列腺出现钙化的原因

前列腺钙化可能由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年龄增长、局部组织损伤、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排尿异常、会阴部不适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腺管堵塞及分泌物沉积,形成钙盐结晶。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或骨盆区域隐痛,可通过前列腺液检查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前列舒通胶囊等药物,配合温水坐浴促进炎症吸收。

2、前列腺增生

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压迫腺管影响分泌物排出,长期滞留易形成钙化灶。多表现为夜尿增多、排尿费力,超声检查可见腺体增大。可选用非那雄胺片、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等药物控制增生,严重者需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3、年龄增长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组织逐渐纤维化,局部微循环减弱可能导致钙盐沉积。此为生理性改变,若无排尿障碍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建议每年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和直肠指检,监测腺体健康状况。

4、局部组织损伤

前列腺穿刺活检、感染等造成的微小创伤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瘢痕钙化。此类钙化灶通常体积较小,通过超声检查可明确位置和范围。若无症状一般不需干预,日常应避免长时间骑行等会阴部受压活动。

5、代谢异常

高钙血症或尿液酸碱度异常者,前列腺液中矿物质易析出形成钙化。可能合并肾结石或骨质疏松,需检查血钙、尿钙指标。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增加饮水稀释尿液,减少高草酸食物的摄入。

日常应保持规律排尿习惯,避免憋尿;适度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限制酒精及辛辣食物摄入。5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进行前列腺健康筛查,若出现排尿疼痛、血尿等症状需立即就诊。钙化灶本身通常无需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