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外耳道炎如何治愈

|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外耳道炎如何治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延忠
李延忠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外耳道炎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双氧水轻柔冲洗耳道,清除分泌物和痂皮。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深入耳道,防止加重损伤。

2、药物治疗

细菌性感染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真菌性感染需使用克霉唑滴耳液等抗真菌药物,过敏反应需配合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

3、物理治疗

采用红外线照射或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疼痛。治疗期间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

4、手术引流

严重脓肿形成时需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术后需定期换药,预防继发感染。

治疗期间避免游泳、戴耳机等行为,保持耳部清洁干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挖完耳屎耳朵流水了怎么办

挖耳后耳朵流水可能由外耳道损伤、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真菌性外耳道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洁消毒、抗生素治疗、鼓膜修复、抗真菌治疗等方式处理。

1、外耳道损伤

挖耳时用力过猛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出现渗液或出血。建议用无菌棉签轻轻吸干分泌物,避免沾水,必要时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2、外耳道炎

挖耳器具不洁可能引发细菌感染,表现为流水伴瘙痒疼痛。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控制炎症。

3、鼓膜穿孔

挖耳过深可能损伤鼓膜,出现清水样液体流出伴听力下降。需立即停止掏耳,避免进水,严重者需行鼓室成形术修复。

4、真菌性外耳道炎

频繁挖耳破坏耳道微环境,可能诱发真菌感染,流出豆腐渣样分泌物。需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局部涂抹,保持耳道干燥。

出现耳道流液应暂停挖耳行为,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若持续流液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眩晕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