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肌部小室缺会自己好吗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肌部小室缺会自己好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肌部小室缺可能自行闭合,但需定期随访评估。肌部室间隔缺损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缺损直径小于5毫米时自愈概率较高,但需结合缺损位置、心脏功能等综合判断。

肌部小室缺位于室间隔肌部,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新生儿及婴幼儿期随着心肌发育,缺损边缘可能逐渐被增生组织覆盖,实现解剖学闭合。部分患儿在3岁前缺损可自然缩小或完全闭合,期间需每3-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复查,观察缺损变化及有无肺动脉高压迹象。喂养充足营养、预防呼吸道感染有助于减少心脏负荷。

当缺损持续存在且直径超过3毫米时,可能引起心脏扩大或生长发育迟缓。此时需考虑介入封堵治疗,尤其是学龄前仍未闭合者。若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反复肺炎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左向右分流量增加,应提前干预。未经治疗的较大肌部室缺可能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艾森曼格综合征。

建议患者保持适度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出现呼吸急促、多汗、吃奶中断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母乳喂养的婴儿应保证母亲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铁元素,辅食添加期优先选择高铁食物。疫苗接种需按计划完成,特别注意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老年人心肌梗死定义

老年人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心肌梗死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斑块堆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可通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同时控制血脂水平,如使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 2、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会进一步阻塞冠状动脉,加剧心肌缺血。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可用于紧急情况,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可预防血栓复发。 3、血管痉挛:冠状动脉痉挛会导致血管短暂性收缩,引发心肌缺血。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可缓解血管痉挛,同时避免吸烟、寒冷等诱发因素。 4、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梗死常伴随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硝酸甘油片或喷雾可缓解急性胸痛,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可降低心肌耗氧量。 5、生活方式调整:老年人应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预防心肌梗死。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运动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太极拳等。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高纤维,运动以适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每天30分钟的散步或游泳。同时,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