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注射生长激素可能引起局部反应、关节疼痛、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副作用,通常与剂量、个体差异及用药周期有关。
1、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或硬结,与注射技术或药物刺激有关。建议定期更换注射部位,使用无菌操作。
2、关节疼痛:生长激素可能加速骨骼生长导致关节负荷增加,表现为膝踝关节酸痛。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时需调整剂量。
3、血糖异常:生长激素可能拮抗胰岛素作用,引发暂时性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需加强监测,必要时联合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
4、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使用可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表现为乏力、怕冷。需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
用药期间建议定期监测骨龄、血糖和激素水平,出现持续头痛或视力变化需立即就医。
体温37.1摄氏度不属于发烧。正常体温范围为36.0-37.2摄氏度,测量结果可能受到测量时间、测量部位、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1、测量时间基础体温在清晨较低,下午或运动后可能升高0.3-0.5摄氏度,建议在安静状态下复测。
2、测量部位腋温比口温低0.3-0.5摄氏度,肛温最接近核心体温,不同部位测量结果存在生理性差异。
3、个体差异儿童基础体温较高,老年人代谢率较低,女性排卵期体温可升高0.3-0.6摄氏度。
4、外界干扰剧烈运动、饮食、情绪激动或环境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暂时性体温波动,需休息30分钟后复测。
建议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超过37.3摄氏度或伴随乏力、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测量时保持腋下干燥并夹紧温度计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