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肠息肉要怎么办才能好起来

|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息肉要怎么办才能好起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书信
张书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肠息肉可通过调整饮食、定期复查、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胆汁代谢异常、肠道菌群失衡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燕麦等。避免高脂高糖饮食,限制酒精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炸烧烤类食物刺激。

2、定期复查

直径小于5毫米的增生性息肉建议每1-2年进行肠镜随访。腺瘤性息肉切除后需在6-12个月复查,连续3次阴性可延长间隔。复查时需配合医生进行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等辅助检查。存在家族史者应缩短复查周期。

3、内镜下切除

直径5-20毫米的息肉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常用设备包括高频电刀、氩离子凝固器等。较大广基息肉可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需禁食24小时观察出血情况。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追加扩大切除。

4、药物治疗

炎症性息肉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控制肠道炎症。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配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进行根除治疗。腺瘤性息肉术后可考虑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复发,但需评估出血风险。

5、手术治疗

直径超过20毫米的广基息肉或病理证实癌变时,需行腹腔镜下肠段切除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通常建议全结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需定期监测储袋功能及营养状况,补充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肠息肉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等有氧运动。烹饪时可选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术后恢复期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复诊。建议戒烟并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细菌性结肠炎怎么治

细菌性结肠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补液、饮食调节、休息和症状管理等方式治疗。细菌性结肠炎通常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1、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结肠炎的治疗首选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环丙沙星500mg口服,每日两次、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每日一次和阿奇霉素500mg口服,每日一次。抗生素疗程通常为5-7天,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和患者情况调整。 2、补液治疗: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补液是关键。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ORS补充,严重脱水需静脉输液,常用液体包括0.9%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液。 3、饮食调节:急性期建议清淡饮食,避免高纤维、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可食用米粥、香蕉、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如蒸鱼、煮鸡蛋和米饭。 4、休息管理:充分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避免过度劳累。建议患者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促进身体康复。 5、症状管理:针对腹痛可使用解痉药如匹维溴铵50mg口服,每日三次,发热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500mg口服,每6小时一次。避免使用止泻药,以免延缓病原体排出。 细菌性结肠炎患者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和未煮沸的水。适当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和发酵豆制品,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轻度运动如散步可促进肠道蠕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如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复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