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减肥 > 运动健身

哺乳期如何健身?

|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请问哺乳期里怎样健身,断奶后怎样减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哺乳期里怎样健身孕期、产期及哺乳期是女性一生中关键的时刻。征询调查发现,许多妇女不知道在医生和专家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健身不但没有害处,反而会促进母婴的身心健康,促进母体的分娩恢复和形体的健美。1、孕期的健身练习怀孕期间适当的劳作和身体锻炼是必需的,运动能增长孕妇的肌力,特别是腹部和盆腔部位的肌肉的训练十分重要,有利于日后的分娩;此时的健身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保证胎儿在母体的发育成长。研究发现,在医生和专家的指导下,一定量的锻炼和娱乐活动不但能调节孕妇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但应注意的是怀孕期和临产期要避免剧烈运动。2、产期的健身练习在正常分娩后24小时产妇就可以下床活动。事实上医生护士也都在劝说产妇们尽地下床活动。一周后可适当地做些轻微的手、腿、腰部的摆动练习,并逐渐过渡到做床上操,形体操,或广播操。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锻炼方法,对于减少腹部、腰部、臀部的脂肪积累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应该注意避免一开始就锻炼时间过长,活动强度过大,以免适得其反,影响产妇身体康复。另外,产褥期间不宜站立过久尽量少做蹲位练习动作,以防止子宫脱垂等妇女病的发生。目前国外比较盛行的水下分娩法即可以看作是一种自然生产方式,更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种产期锻炼行为,因为水下分娩法的优点是减少腰痛,母子安全,产妇恢复快。而且初生胎儿对水的反应极好,毫无惧色,竟能象海豚一样在水中活动,这应归功于十月怀胎的胎训,他(她)们在母体的羊水中习以为常。所以此法很快由前苏联,法国传到斯堪的纳维亚和美国。美国南加州医学博士奥登特对数以百计的产妇试用水下分娩,结果时间从平均17.5小时缩短为5小时。产后身体的复原也比较快。3、哺乳期的健身练习有不少青年妇女在生育前身材苗条,但生孩子后体态就逐渐发福起来,从而失去了往日的风韵。妇产科专家指出,分娩后应尽早的参加健身锻炼,并配合合理的营养调理和母乳喂养是有效地预防产后肥胖的良好方法。产后肥胖属生育性肥胖,其原因在于妊娠引起身体内分泌的改变,使体内脂肪代谢失去了平衡,此时的健身复原工作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母乳喂养不仅有益于婴儿生长发育和健康,也有利于母体继续保持体型的健美。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哺乳可促进母亲体形的恢复。因为婴儿对母亲乳头的吸吮可反射地引起脑垂体分泌催乳素。哺乳越多,吸吮越频,催乳素分泌就越多。催乳素还能促进乳房的生长发育。使乳房变得更为丰满。另外哺乳过程还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催产素可促使妊娠期间扩大了的子宫收缩,复原。哺乳期的健身锻炼,特别是腹部肌肉的锻炼能使子宫尽快复位,并防止腹部脂肪的堆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运动后血压200/140mmHg危险吗

运动后血压升高至200/140mmHg属于危险情况,需立即就医。运动后血压升高通常与运动强度过大、身体未充分适应运动、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高血压病史、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运动后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需及时干预。 1、运动强度过大: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建议选择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过度负荷。运动前进行充分热身,运动后逐步放松,有助于血压平稳。 2、身体未适应运动:缺乏运动习惯的人群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身体无法及时调节血压。建议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逐步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3、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增加运动后血压升高的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血压,控制慢性病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4、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波动更为明显。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避免剧烈运动,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调节异常可能导致运动后血压异常升高。建议通过规律作息、减轻压力、放松训练等方式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运动后血压升高需引起重视,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控制慢性病风险因素。饮食上减少盐分摄入,多吃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导致血压波动。如血压持续升高或伴有头晕、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