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减肥 > 运动健身

孩子运动后心跳快不舒服

|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孩子运动后心跳快不舒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孩子运动后心跳快不舒服可能与运动强度过大、脱水、贫血、心律失常或心肌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安抚孩子并停止运动,观察症状变化,若持续不缓解需就医检查。

1、运动强度过大

剧烈运动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孩子心肺功能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不适。家长应指导孩子选择适合年龄的运动项目,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中注意循序渐进。若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需立即休息并补充水分。

2、脱水

运动时大量出汗未及时补水会导致血容量不足,心脏代偿性加快跳动。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建议家长在孩子运动前2小时分次补充200-300毫升温水,运动中每15分钟饮水100毫升。避免饮用含糖过高或过冷的饮料。

3、缺铁性贫血

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运动时组织缺氧迫使心跳代偿性加快。可能伴随乏力、头晕、指甲脆裂等症状。家长可带孩子检测血常规,确诊后遵医嘱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等铁剂,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

4、心律失常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疾病可能在运动后诱发,心跳可达160-200次/分,伴胸闷、眩晕。需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诊,急性发作时可尝试冰敷面部刺激迷走神经,医生可能开具盐酸普罗帕酮片、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5、心肌炎

病毒感染后心肌受损可能导致运动耐量下降,常见于感冒1-3周后,伴随气促、乏力、心律不齐。需检查心肌酶谱和心脏超声,确诊后需绝对休息,医生可能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辅酶Q10胶囊等营养心肌药物,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家长应记录孩子不适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避免让孩子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剧烈运动。日常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注意补充钾、镁等矿物质,如香蕉、深绿色蔬菜等。若反复出现运动后心悸或伴随晕厥、胸痛,须及时到儿科或心血管专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运动后血压200/140mmHg危险吗

运动后血压升高至200/140mmHg属于危险情况,需立即就医。运动后血压升高通常与运动强度过大、身体未充分适应运动、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高血压病史、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运动后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需及时干预。 1、运动强度过大: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建议选择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过度负荷。运动前进行充分热身,运动后逐步放松,有助于血压平稳。 2、身体未适应运动:缺乏运动习惯的人群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身体无法及时调节血压。建议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逐步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3、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增加运动后血压升高的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血压,控制慢性病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4、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波动更为明显。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避免剧烈运动,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调节异常可能导致运动后血压异常升高。建议通过规律作息、减轻压力、放松训练等方式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运动后血压升高需引起重视,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控制慢性病风险因素。饮食上减少盐分摄入,多吃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导致血压波动。如血压持续升高或伴有头晕、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