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为什么喉咙痛会引起发烧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为什么喉咙痛会引起发烧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喉咙痛引起发烧可能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流感、链球菌感染、EB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喉咙痛伴随发烧通常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抗感染或对症治疗。

1、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炎症反应导致扁桃体充血肿胀,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发发烧。患者可能出现吞咽疼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或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症状。

2、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咽部黏膜所致。炎症介质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后刺激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升高,表现为喉咙痛伴低烧。可能伴随干痒、咳嗽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西瓜霜含片、银黄含化片等药物,配合生理盐水漱口缓解症状。

3、流感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后,机体产生白细胞介素-1等致热原,引发全身性发热反应。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咽痛、肌肉酸痛。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发热超过38.5℃可配合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

4、链球菌感染

A组链球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可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引起咽痛伴持续性高热。特征性表现为草莓舌、皮肤猩红热样疹。需通过咽拭子检测后,遵医嘱规范使用青霉素V钾片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进行10天全程治疗。

5、EB病毒感染

EB病毒引发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导致咽峡炎伴持续高热,扁桃体常覆盖灰白色渗出膜。伴随症状包括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确诊需进行血常规和EB病毒抗体检测,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可考虑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

出现喉咙痛伴发烧时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温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用淡盐水漱口每日4-6次有助于缓解咽部不适。体温超过38.5℃可采取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或温水擦浴。若发热持续3天未退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需立即就医。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变化,避免因高热引发惊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吹咽鼓管的正确方法

吹咽鼓管的正确方法主要有捏鼻鼓气法、吞咽法、打哈欠法、瓦尔萨尔瓦动作、使用咽鼓管吹张球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平衡中耳内外压力,缓解耳闷、耳鸣等症状。

1、捏鼻鼓气法

捏住鼻子闭紧嘴巴,缓慢用鼻腔向外呼气,感觉耳膜有轻微鼓起或听到轻微气流声时停止。该方法通过增加鼻咽部气压促使咽鼓管开放,适合乘飞机或潜水后出现耳闷时使用。操作时需避免用力过猛,防止鼓膜损伤。

2、吞咽法

反复做吞咽动作或饮用温水,利用吞咽时肌肉收缩自然打开咽鼓管。此方法安全温和,尤其适合儿童或敏感人群。可配合咀嚼口香糖增强效果,但急性中耳炎发作期间需谨慎使用。

3、打哈欠法

主动模拟打哈欠动作使软腭上提,带动咽鼓管扩张。该方法通过生理性反射调节压力,适合长时间佩戴耳机或鼻塞人群。建议在空气流通环境中进行,避免过度频繁引发头晕。

4、瓦尔萨尔瓦动作

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同时像排便一样向下用力,持续2-3秒后放松。该动作能快速平衡耳压,但高血压、青光眼患者禁用。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眩晕或鼓膜穿孔,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练习。

5、咽鼓管吹张球

将专用吹张球一端插入鼻孔,轻捏球体将气流送入鼻咽部。需配合吞咽动作使气体进入咽鼓管,适用于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使用前应清洁鼻腔,避免继发感染,建议由医护人员示范后操作。

进行咽鼓管吹张时需保持环境安静,动作轻柔渐进。若出现耳痛、眩晕或持续耳鸣,应立即停止并就医。日常可多做咀嚼、吹气球等训练增强咽鼓管功能,感冒期间避免用力擤鼻涕。反复出现耳闷胀感需排查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原发病,必要时进行声导抗测试评估咽鼓管功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