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6次阅读
血小板减少患者能否进行白内障手术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若数值稳定在安全范围且无出血倾向,通常可以手术;若血小板显著减少或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则需暂缓手术。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因素等引起,术前需血液科会诊调整治疗方案。
血小板计数轻度减少但高于50×10⁹/L且凝血功能正常时,多数眼科医生会评估手术可行性。此类患者术中可采用电凝止血、粘弹剂保护等微创技术,术后密切监测前房出血等并发症。临床数据显示,在严密监测下手术安全性可控,但需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出血的非甾体抗炎药,术后可考虑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预防感染和炎症。
当血小板低于50×10⁹/L或存在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表现时,手术出血风险显著增加。此时需优先治疗原发病,如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或输注血小板,待指标改善后再考虑手术。对于急需手术者,需联合血液科制定个性化方案,术中可能需准备血小板悬液输注,并选择超声乳化等创伤更小的术式。
白内障患者术前应完善血常规、凝血四项等检查,合并血小板减少者需评估眼底状况,排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出血高风险疾病。术后建议增加复查频率,避免揉眼等可能引起眼压波动的动作,饮食上适当增加红枣、猪肝等富含铁和维生素K的食物,但需注意控制胆固醇摄入。任何视力变化或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