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幼儿拉肚子便便带血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幼儿拉肚子便便带血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幼儿拉肚子便便带血可能由肠道感染、食物过敏、肠套叠、细菌性痢疾、肛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幼儿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

1、肠道感染

肠道感染是幼儿便血伴腹泻的常见原因,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呕吐、水样便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

2、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或乳糖不耐受可能导致肠黏膜损伤出血。患儿常伴有皮疹、腹胀等症状。家长需暂停可疑过敏食物,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过敏药物,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

3、肠套叠

肠套叠好发于2岁以下幼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血便。该病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严重者需行肠套叠复位术。家长发现幼儿出现腹痛与血便交替发作时,应避免喂食并尽快送医。

4、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可引起黏液脓血便,伴随里急后重感。确诊需进行大便培养,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家长需做好患儿用品消毒,护理前后严格洗手。

5、肛裂

硬便摩擦导致肛管皮肤撕裂时,便面可见鲜红色血丝。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使用开塞露缓解便秘,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家长可用温水清洗患儿肛周,避免使用刺激性湿巾。

幼儿出现腹泻便血时,家长应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和伴随症状,保留异常便样供医生查验。喂养方面宜选择低渣易消化食物,如米汤、苹果泥等,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腹泻期间暂停添加新食物。若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持续高热等情况需立即急诊处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吃芡实后肚子胀气是什么原因

吃芡实后肚子胀气可能与消化功能较弱、食用过量、食物过敏、胃肠疾病或食用方式不当有关。芡实含有较多淀粉和膳食纤维,部分人群消化吸收能力不足时易引发胀气。

1、消化功能较弱

芡实富含淀粉和膳食纤维,需要充分咀嚼和消化。胃肠蠕动较慢或消化酶分泌不足的人群,未完全分解的淀粉进入肠道后经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可能引发腹胀。这类情况可通过少量多次食用、充分咀嚼缓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2、食用过量

芡实每日建议食用量不超过30克。过量摄入会导致膳食纤维短时间内大量堆积在肠道,刺激肠黏膜并增加产气。建议将芡实与大米等主食搭配煮粥,避免单独大量食用。若出现明显胀气可热敷腹部,或遵医嘱使用二甲硅油片缓解症状。

3、食物过敏

少数人对芡实中的蛋白质成分过敏,进食后可能出现腹胀伴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这类人群需立即停止食用,症状严重时需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日常饮食应避免同类水生植物如莲子、菱角等。

4、胃肠疾病

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用芡实后更易胀气,可能与胃肠黏膜炎症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有关。这类人群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需确诊后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或匹维溴铵片调节肠道蠕动。

5、食用方式不当

芡实质地坚硬,直接食用生品或未煮透的芡实会加重胃肠负担。正确做法是提前浸泡4-6小时,用高压锅彻底烹煮至软烂。消化功能差者可选择炒制后的芡实粉,用沸水冲调成糊状食用更易吸收。

日常建议将芡实与山药、茯苓等健脾食材搭配,采用炖煮等易消化烹调方式。胀气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排气,避免同时食用豆类、红薯等产气食物。若胀气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呕吐、便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肠梗阻等急症。脾胃虚寒者长期食用芡实应咨询中医师配伍生姜、陈皮等温中药材。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