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掏耳朵碰到耳膜可能引起耳痛、耳鸣或听力下降,轻微损伤通常可自愈,严重时需耳鼻喉科处理。
1、停止掏耳立即停止掏耳行为,避免进一步刺激耳膜,防止损伤加重。
2、观察症状注意是否出现耳痛加剧、流血、眩晕或持续听力减退,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耳膜穿孔。
3、保持干燥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用棉球轻塞外耳道,防止继发感染。
4、及时就医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脓性分泌物,需耳鼻喉科检查,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
日常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清洁外耳道时使用无菌棉签轻拭即可,出现不适及时专业处理。
外耳道疼痛可能由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外耳道湿疹、外耳道异物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取出等方式缓解。
1、外耳道炎:多因挖耳损伤或污水进入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伴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
2、外耳道疖肿:毛囊或皮脂腺感染形成局限性脓肿,疼痛剧烈且有跳动感。需局部消毒后使用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外用药,严重时需切开引流。
3、外耳道湿疹:过敏或刺激物接触引发皮肤炎症,伴瘙痒脱屑。建议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抗炎药物,避免搔抓刺激。
4、外耳道异物:昆虫或小物体进入导致机械性损伤,突发刺痛感。需由医生用耵聍钩或冲洗法取出,禁止自行掏挖以防穿孔。
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使用棉签过度清理,游泳时可佩戴耳塞防护,持续疼痛或流脓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