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新生儿睡醒后打嗝可能由喂养不当、胃部受凉、膈肌发育不成熟、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腹部保暖、拍嗝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喂养不当喂奶过快或吸入空气可能导致膈肌痉挛。建议家长采用45度角斜抱姿势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必要时使用婴儿专用防胀气奶瓶。
2、胃部受凉腹部受冷刺激易引发膈肌收缩。家长需注意保持室温26-28℃,使用包被包裹腹部,哺乳前可温热毛巾敷肚脐周围。
3、膈肌发育不成熟新生儿膈神经调节功能未完善属于生理现象。通常3个月后自行缓解,家长可轻柔按摩背部或让婴儿侧卧缓解。
4、胃食管反流可能与贲门括约肌松弛有关,常伴随吐奶、哭闹。可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喂奶后保持头高脚低位30分钟。
日常注意少量多次喂养,避免过度摇晃婴儿,若打嗝持续超过2小时或伴随拒奶、发热需及时就医。
新生儿脑瘫症状主要包括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迟缓、姿势反射异常、原始反射消失延迟等表现,严重者可伴随癫痫或智力障碍。
1、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肢体僵硬或松软,可能由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需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必要时使用巴氯芬、替扎尼定等肌松药物。
2、运动发育迟缓抬头、翻身等里程碑动作落后,与早产或宫内感染相关,需早期介入物理治疗,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如鼠神经生长因子。
3、姿势反射异常出现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持续存在,多因脑白质损伤导致,可通过Bobath疗法矫正,严重时需肉毒素注射治疗。
4、原始反射异常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超过6个月未消退,提示大脑皮层发育异常,需结合脑电图评估,必要时采用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
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至儿科神经专科就诊,定期进行Gesell发育评估,哺乳期母亲需保证充足DHA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