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早产儿脱氧后几天出院

|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早产儿脱氧后几天出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早产儿脱氧后一般需要3-7天观察无异常方可出院,具体时间需结合胎龄、体重、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综合评估。

胎龄较大且体重超过2000克的早产儿,若脱氧后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0%以上,无呼吸暂停或喂养困难,通常观察3-5天即可出院。此类患儿心肺功能发育相对成熟,脱离氧疗后适应能力较强,住院期间需监测生命体征、完成眼底筛查及听力测试等常规检查。对于胎龄小于32周或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脱氧后需延长观察至5-7天,重点评估是否存在呼吸回退风险。这类患儿可能需复查胸片、血气分析,并逐步过渡至经口喂养,确保每日体重增长达标。出院前还需完成疫苗接种、遗传代谢病筛查,并指导家长掌握家庭氧疗设备使用、呛奶急救等护理技能。

出院后应保持室内温度24-26℃,湿度50%-60%,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按医嘱补充维生素AD和铁剂,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若出现呼吸急促、拒奶或体温异常需立即返院复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如何排乳汁淤积乳汁

乳汁淤积可通过热敷按摩、调整哺乳姿势、增加哺乳频率、使用吸奶器、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乳汁淤积通常由哺乳姿势不当、乳汁分泌过多、乳腺管堵塞、内衣过紧、精神压力大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

热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乳汁淤积。哺乳前用温热毛巾敷在乳房上5-10分钟,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热敷后可配合轻柔按摩,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推按,力度要适中。按摩可帮助疏通乳腺管,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乳腺组织损伤。若出现皮肤发红、疼痛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停止。

2、调整哺乳姿势

正确的哺乳姿势能有效预防和改善乳汁淤积。哺乳时应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确保吸吮力度均匀分布。可尝试不同哺乳体位如摇篮式、橄榄球式等,找到最适合的姿势。哺乳过程中要经常变换姿势,避免单侧乳腺管长期受压。哺乳后检查乳房是否排空,若有硬块可让婴儿从淤积侧开始吸吮。

3、增加哺乳频率

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有助于减轻乳汁淤积。建议每2-3小时哺乳一次,夜间也不要间隔过久。当乳房出现胀痛时,可让婴儿多吸吮淤积侧乳房。若婴儿无法完全吸空,可使用吸奶器辅助排空。注意避免突然延长哺乳间隔,这可能导致乳汁分泌与需求失衡。保持规律哺乳有助于维持乳汁分泌平衡。

4、使用吸奶器

当婴儿无法有效吸吮时,可选择合适吸奶器帮助排乳。使用前要清洁双手和吸奶器配件,选择适合乳房大小的护罩。吸力应从低档开始逐渐增加,以舒适为宜。单侧吸乳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乳腺损伤。吸出的乳汁可冷藏保存,但要注意标注时间。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吸奶器。

5、就医治疗

若乳汁淤积伴随发热、乳房红肿热痛等症状,可能发展为乳腺炎,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感染。对于顽固性淤积,可能需要进行乳腺导管冲洗等治疗。中医针灸、推拿等方法也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严重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遵医嘱用药。

预防乳汁淤积要注意保持良好哺乳习惯,穿着宽松舒适的内衣,避免乳房受压。保证充足休息和均衡营养,多饮水但不要过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紧张情绪影响乳汁分泌。注意乳房清洁,哺乳前后可用温水清洗。若出现持续硬块、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哺乳指导,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乳腺炎等并发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