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小儿脾大是不是脾虚引起的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脾大是不是脾虚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姚伟
姚伟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脾大不一定是脾虚引起的,可能与感染、血液疾病、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脾虚是中医概念,指脾脏功能失调,而脾大是西医描述的脾脏体积增大,两者属于不同医学体系下的表述。

脾大在儿童中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EB病毒感染、疟疾等病原体侵袭时,脾脏作为免疫器官会出现代偿性肿大。这类情况多伴随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需通过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也可能导致脾脏异常增大,患儿往往有面色苍白、皮下出血等表现。先天性代谢缺陷如戈谢病会引起脾脏内脂质沉积,造成进行性脾大,这类疾病通常有家族遗传史。

中医所指脾虚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大便溏稀、体倦乏力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通过触诊可能发现脾脏轻度增大,但体积变化不如病理性脾大显著。长期喂养不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可能诱发小儿脾虚,但单纯脾虚很少引起脾脏显著肿大。若脾大合并血红蛋白下降、肝功异常等实验室指标改变,需优先排查器质性疾病而非脾虚。

发现儿童脾大应及时就医检查,通过血生化、影像学等明确病因。日常需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腹部外伤,定期监测脾脏大小变化。中医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健脾药物,以免延误器质性疾病的诊治时机。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有多动症该怎么办

孩子多动症可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心理辅导、家庭支持、学校配合等方式治疗。多动症通常由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刺激、脑部损伤、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引起。 1、行为干预:通过行为训练帮助孩子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例如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励机制,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和老师需保持一致的教育方式,避免过度批评和惩罚。 2、药物治疗:多动症常用药物包括哌甲酯如专注达,剂量5-10mg/次、托莫西汀如择思达,剂量10-20mg/次和安非他酮如威布斯特,剂量25-50mg/次。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 3、心理辅导: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孩子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自信心。心理辅导师可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帮助孩子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4、家庭支持:家长需学习多动症相关知识,调整教育方式,为孩子创造稳定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因孩子的问题产生矛盾,共同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5、学校配合:学校需为多动症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例如调整课堂安排、提供额外辅导、允许适当的活动时间。老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日常饮食中,建议孩子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油等,有助于改善脑部功能。运动方面,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等,可帮助孩子释放多余精力,提高专注力。家庭和学校应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