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老人肩骨骨折可通过固定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肩骨骨折通常由跌倒、骨质疏松、外力撞击、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
1、固定制动
肩骨骨折后需立即用三角巾或绷带悬吊患肢,避免骨折端移动造成二次损伤。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期间禁止提重物或大幅度活动肩关节。若伴有明显肿胀,可配合冰敷缓解症状。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疼痛,阿仑膦酸钠片改善骨质疏松,骨肽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规范用药。
3、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采用超短波治疗消肿止痛,恢复期使用中频电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治疗需由专业康复师操作,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物理治疗可有效预防关节僵硬。
4、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移位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锁定钢板或髓内钉固定。术后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高龄患者术前需全面评估手术耐受性。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钟摆运动、爬墙训练等肩关节功能锻炼,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训练强度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宜,可配合热敷缓解肌肉紧张。康复期需持续3-6个月。
老人骨折后需加强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适量食用豆腐、深绿色蔬菜。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保持居室地面干燥防跌倒。定期监测骨密度,外出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康复过程中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
内彻副韧带术后一般需要佩戴支具4-6周,具体时间需根据韧带损伤程度、手术方式和个体恢复情况综合评估。
术后早期需严格佩戴支具保护韧带,避免过早活动导致修复失败。支具固定时间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术后0-2周,此时需全天佩戴支具保持膝关节伸直位,仅允许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第二阶段为术后2-4周,可逐步调整为仅在行走或活动时佩戴支具,休息时可暂时取下。若复查显示韧带愈合良好,术后4-6周可完全去除支具,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部分韧带损伤较重或愈合较慢者,可能需要延长支具使用时间至8周。康复过程中需定期复查,通过核磁共振或超声检查评估韧带愈合情况,医生会根据影像学结果和关节稳定性测试调整支具使用方案。
术后康复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阶段性功能锻炼,包括直腿抬高、踝泵运动等肌肉力量训练,避免关节僵硬。饮食上可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韧带修复。完全去除支具后仍需佩戴弹性护膝2-3个月,逐步恢复日常活动。术后3个月内禁止跑跳、深蹲等高风险动作,6个月后经医生评估方可恢复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