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胃窦及十二指肠肠壁增厚病源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胃窦及十二指肠肠壁增厚病源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胃窦及十二指肠肠壁增厚可能由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克罗恩病、肠结核或肿瘤等疾病引起。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胃镜、病理活检等检查明确病因。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等药物,同时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通常与胃酸分泌异常、黏膜防御功能下降相关,典型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痛,可能伴随黑便。治疗需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严重出血或穿孔时需手术干预。

3、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有关,常见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控制炎症,生物制剂如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可用于中重度病例,同时需要长期营养支持。

4、肠结核

肠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表现为低热、盗汗、腹痛伴腹泻便秘交替。确诊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需持续6-9个月,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

5、肿瘤性病变

胃窦或十二指肠肿瘤可能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梗阻症状、消瘦或呕血,需通过增强CT、内镜超声等评估分期。治疗方案取决于病理类型,早期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展期可能需要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如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等。

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冷过热及腌制食物,戒烟限酒。出现持续腹痛、呕血、体重骤降等症状应立即就诊,治疗后定期复查胃镜。注意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抗结核及肿瘤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补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每次吃完午饭就肚子疼怎么办

每次吃完午饭就肚子疼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规律进食、热敷腹部、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脂、高糖及产气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豆类、碳酸饮料等。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减轻胃肠负担。食物温度以温热为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黏膜。

2、避免刺激性食物

忌食辛辣、酸性或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辣椒、柑橘、浓茶等。酒精和尼古丁会加重黏膜损伤,需严格戒除。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炖,避免煎炸。餐后1小时内避免立即平卧或剧烈运动。

3、规律进食

固定每日午餐时间,进食时细嚼慢咽,单次用餐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避免边工作边进食或暴饮暴食。餐前可少量饮用温水帮助胃部适应,餐后适当散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

4、热敷腹部

使用40℃左右的热水袋敷于上腹部,每次15-20分钟可缓解胃肠痉挛。配合顺时针按摩脐周,力度以皮肤轻微下陷为宜。注意避免烫伤,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该方法。

5、遵医嘱用药

若症状持续需就医,可能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枸橼酸铋钾胶囊保护胃黏膜,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胃溃疡患者可能需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胆囊炎患者可选用熊去氧胆酸片利胆。

建议记录饮食与疼痛的关联性,避免穿紧身衣物压迫腹部。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饭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若疼痛伴随呕血、黑便、持续发热或体重下降,应立即进行胃镜或腹部超声检查。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食物不耐受或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