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老年低温症的症状主要有寒战、皮肤苍白、呼吸浅慢、心率减慢、意识模糊等。老年低温症是指老年人因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导致核心体温低于35摄氏度的病理状态,可能与环境寒冷、代谢异常、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
1、寒战
寒战是老年低温症的早期表现,由于体温下降刺激肌肉快速收缩产热。患者可能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伴随四肢冰凉。此时需立即转移至温暖环境,用毛毯包裹躯干,避免直接暴露于冷空气。若因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节代谢。
2、皮肤苍白
皮肤血管收缩会导致肤色苍白或发绀,触摸有冰冷感。常见于四肢末端和面部,可能伴随皮肤干燥或轻度水肿。需用温水(不超过40摄氏度)浸泡肢体改善循环,禁止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糖尿病患者出现该症状时,需监测血糖并调整胰岛素注射液用量。
3、呼吸浅慢
体温过低会抑制呼吸中枢,表现为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钟或呼吸微弱。可能伴有口唇青紫,血氧饱和度下降。需保持气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若因镇静药物过量引起,需使用氟马西尼注射液拮抗,并及时送医。
4、心率减慢
核心体温低于32摄氏度时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可低于50次/分钟。心电图显示PR间期延长和J波,严重时引发室颤。需持续心电监护,静脉输注加温生理盐水。β受体阻滞剂过量者需使用胰高血糖素注射液抢救。
5、意识模糊
中重度低温症会出现定向力障碍、言语含糊或昏迷,格拉斯哥评分降低。需侧卧防止误吸,禁用酒精擦拭。脑血管疾病患者突发意识改变时,需联合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和尼莫地平片改善脑灌注。
老年低温症患者日常需保持室温18-22摄氏度,穿着保暖衣物,避免长时间静坐。冬季增加高热量饮食如红枣粥、羊肉汤,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定期监测基础疾病,慎用降压药和镇静剂。发现异常体温应及时用耳温枪测量,禁止用普通体温计测腋温。合并慢性病者应每半年复查甲状腺功能和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