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帕金森病五年后有哪些症状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帕金森病五年后有哪些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帕金森病五年后可能出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如便秘、抑郁)等表现。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病程延长,症状会逐渐加重。

1、静止性震颤

帕金森病五年后约半数患者仍存在静止性震颤,典型表现为手指搓丸样动作,频率4-6次/秒,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震颤多从单侧上肢远端开始,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头部或下颌的不自主抖动,这种震颤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基底节环路功能紊乱有关。

2、肌强直

疾病进展五年后肌强直症状通常显著加重,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样肌张力增高,影响四肢、躯干及颈部肌肉。患者可能主诉肢体僵硬、动作笨拙,转身或起床时需要他人协助。查体时可发现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均匀增高,合并震颤时出现齿轮样顿挫感,这与脊髓γ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

3、运动迟缓

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五年后的核心症状,表现为面部表情减少(面具脸)、写字过小征、步态拖曳。患者完成系鞋带、扣纽扣等精细动作明显困难,语音单调低沉,吞咽功能可能受损。这种运动启动和执行障碍主要与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相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4、姿势平衡障碍

五年病程患者多出现姿势反射障碍,表现为身体前倾、步幅缩短、慌张步态,容易发生跌倒。部分患者会出现冻结现象,起步时或遇到障碍物时突然无法迈步。这些症状与脑干蓝斑核、脚桥核等非多巴胺能系统受累有关,通常对左旋多巴制剂反应不佳。

5、非运动症状

疾病进展至五年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顽固性便秘、体位性低血压、排尿困难;精神症状可能出现抑郁、焦虑、视幻觉;部分患者伴有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这些症状与路易小体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广泛沉积相关,需要多学科综合管理。

帕金森病五年后患者应维持规律康复训练,包括平衡练习、步态训练、语言康复;饮食需保证充足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预防便秘;家居环境需移除地毯等绊倒风险物品;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运动功能评估,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颅内血肿怎么治疗

颅内血肿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微创手术、开颅手术、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颅内血肿通常由外伤、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肿瘤等因素引起。

1、卧床休息

轻度颅内血肿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头部剧烈活动。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床头抬高15-30度有助于降低颅内压。密切监测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生命体征,出现头痛加重或呕吐需立即就医。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氨甲环酸注射液控制出血,尼莫地平片改善脑血管痉挛。血肿压迫导致癫痫发作时可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药物治疗需在神经外科监护下进行,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血肿吸收情况。

3、微创手术

适用于中等量硬膜外血肿或脑内血肿,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或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手术创伤小,通过颅骨钻孔建立工作通道,在影像引导下精准清除血肿。术后需留置引流管1-3天,配合脱水药物预防脑水肿。

4、开颅手术

大量急性硬膜下血肿或脑疝患者需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除骨瓣减压。手术需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缓解颅内高压。术后可能遗留颅骨缺损,需在3-6个月后进行颅骨修补术。

5、康复训练

血肿吸收后存在神经功能障碍者需进行系统康复。运动障碍患者开展肢体功能训练,语言障碍者进行言语康复治疗,认知障碍采用作业疗法。高压氧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康复周期通常需要3-12个月。

颅内血肿患者恢复期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头颅CT。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需坚持每日康复锻炼,家属应协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出现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返院复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