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2次阅读
Barrett食管的主要病理变化包括鳞状上皮化生为柱状上皮、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腺癌风险增加,通常由胃食管反流、食管黏膜长期损伤、遗传因素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 鳞状上皮化生食管下段正常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可能与胃酸反流导致黏膜适应性改变有关,需通过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及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治疗。
2. 肠上皮化生杯状细胞出现在食管黏膜中,属于癌前病变,内镜监测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及促动力药莫沙必利可延缓进展。
3. 异型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和核异型性分为低级别与高级别,高级别异型增生需内镜下射频消融或黏膜切除术,药物可选替普瑞酮联合叶酸补充。
4. 腺癌风险长期化生可能发展为食管腺癌,可能与TP53基因突变有关,确诊后需手术切除或放化疗,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和雷莫芦单抗。
建议患者避免高脂饮食和睡前进食,规律使用抑酸药物并每年接受胃镜随访,吸烟者需戒烟以降低恶性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