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血管外科

小孩子有血管瘤怎么办

| 1人回答 | 2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子有血管瘤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小孩子有血管瘤可通过观察随访、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血管瘤通常由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局部血管发育畸形、遗传因素、孕期母体激素水平异常、外伤刺激等原因引起。

1、观察随访

体积较小且无生长趋势的血管瘤可暂不处理,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多见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现的草莓状血管瘤,部分可随年龄增长自然消退。家长需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记录瘤体大小和颜色变化。

2、药物治疗

普萘洛尔口服溶液可用于抑制快速增殖期血管瘤生长,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适用于伴发溃疡或影响功能的病灶。噻吗洛尔滴眼液外敷对浅表血管瘤有改善作用,可能出现局部皮肤褪色等反应。

3、激光治疗

脉冲染料激光能选择性破坏血管内血红蛋白,适用于面部鲜红斑痣等表浅血管畸形。治疗需分次进行,间隔4-8周,可能出现暂时性紫癜。家长应注意术后避免日晒,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干燥。

4、硬化剂注射

平阳霉素注射液可使血管内皮纤维化闭塞,适用于海绵状血管瘤。注射后可能出现肿胀疼痛,需加压包扎24小时。较大病灶需多次治疗,家长应观察有无发热等不良反应。

5、手术切除

对药物治疗无效或影响器官功能的血管瘤可手术切除,如眼睑血管瘤导致弱视风险时。术前需进行磁共振评估范围,术后可能遗留瘢痕。家长需配合做好伤口护理,避免抓挠缝合部位。

日常应避免摩擦或抓挠血管瘤部位,穿着柔软衣物减少刺激。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洗澡水温不宜过高。若瘤体突然增大、破溃出血或伴发热,应立即就医。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血管修复能力,但无须特殊忌口。定期随访对判断病情进展至关重要,家长应保存好每次检查的影像资料以便对比。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动静脉瘘该做什么检查

动静脉瘘通常需要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超声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确诊。动静脉瘘是指动脉和静脉之间出现异常连接,可能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时可引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触诊、听诊等方式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动静脉瘘。触诊可发现局部震颤或搏动性肿块,听诊可能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体格检查有助于初步定位瘘管位置和评估血流动力学影响,但无法明确瘘管的具体形态和范围。

2、影像学检查:

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动静脉瘘的解剖结构。这些无创检查可准确判断瘘管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评估远端组织的血液灌注情况。影像学检查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动静脉瘘的金标准。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可动态观察血流方向和瘘管形态,精确测量血流速度和分流量。血管造影既能明确诊断,又可为介入治疗提供实时引导,但属于有创检查。

4、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无创评估动静脉瘘的血流特征。检查能显示异常血流信号,测量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计算心输出量变化。超声检查简便易行,适用于动态监测和术后随访,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

5、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评估全身状况。长期动静脉瘘可能导致红细胞增多、凝血功能异常等改变。实验室检查虽不能直接诊断动静脉瘘,但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确诊动静脉瘘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局部压迫,防止瘘管破裂出血。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剂,预防贫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瘘管情况,如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根据医嘱选择保守观察、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切勿自行处理瘘管部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