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6岁儿童发烧抽搐可通过物理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防窒息、及时就医、完善检查等方式处理。发烧抽搐通常由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电解质紊乱、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儿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能加重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配合退热贴使用,但需避开眼周及口鼻区域。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配合药物干预。
2、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解开儿童衣领,清除口腔分泌物,将头部偏向一侧。抽搐时禁止强行撬开牙关或塞入硬物,可用软布包裹压舌板轻垫臼齿处。观察嘴唇是否发绀,如出现呼吸暂停超过10秒需立即人工呼吸。
3、侧卧防窒息
采用复苏体位将儿童转向侧卧位,头部稍后仰保持气道直线。抽搐发作期间须专人看护,移开周围尖锐物品。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及具体表现,视频记录有助于医生判断发作类型。多数热性惊厥可在1-3分钟内自行缓解。
4、及时就医
首次发作或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需急诊处理。就医时携带近期体温记录、疫苗接种史等信息。可能需进行血常规、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抽搐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昔洛韦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
5、完善检查
反复抽搐儿童需排除癫痫可能,通过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放电。电解质紊乱者需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遗传代谢病筛查包括血氨、尿有机酸检测。复杂性热性惊厥可预防性使用地西泮栓剂。
家长需定期监测儿童体温,发热初期即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控制体温。保持室内通风,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000毫升。发作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为主。建议记录发热与抽搐的关联性,复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发作特征。
手指受伤可能感染破伤风,但概率较低。破伤风感染风险主要与伤口深度、污染程度、免疫接种史以及异物残留等因素有关。
浅表擦伤或清洁切割伤感染风险较低,深刺伤或沾染泥土、铁锈的伤口风险较高。建议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消毒。
完成破伤风疫苗全程接种者10年内受伤无须加强免疫,超过10年或接种史不明者需评估是否需要补种疫苗。
伤口内残留木屑、玻璃等异物可能增加感染概率。肉眼可见异物应就医清创,不可自行拔除。
接触粪便、土壤或生锈金属的伤口需特别警惕。此类伤口即使表浅也建议就医评估,必要时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受伤后24小时内保持伤口干燥清洁,观察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出现肌肉痉挛或张口困难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