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腹股疝气通常由腹壁肌肉薄弱和腹腔压力增高共同引起,可通过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方式治疗。腹股疝气可能与先天性腹壁发育不良、长期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前列腺增生、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股沟区肿块、坠胀感、疼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因胚胎期腹股沟区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导致腹壁结构薄弱。这种情况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通常表现为哭闹或站立时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包块。对于无明显症状的婴幼儿可暂不手术,使用疝气带压迫治疗;若发生嵌顿需紧急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成人患者建议择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使用聚丙烯补片进行组织加强。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持续性咳嗽会增加腹内压。长期咳嗽导致腹腔脏器通过腹壁薄弱处突出形成疝气,多伴有咳嗽时包块增大、平卧后消失的特点。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哮喘。疝气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
搬运重物、剧烈运动等行为会使腹内压骤增。这类患者常见于从事建筑、搬运等职业的成年男性,疝囊往往较大且易发生嵌顿。建议调整工作强度,必要时佩戴疝气带临时保护。手术治疗可选择李金斯坦式无张力修补术,术后需避免负重3-6个月。可配合使用迈之灵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老年男性排尿困难导致长期用力排尿是常见诱因。这类患者除腹股沟肿块外,多伴有尿频、夜尿增多等下尿路症状。需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如服用非那雄胺片缩小腺体、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待泌尿系统症状控制后,再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更为安全。
排便费力使腹压持续升高可诱发疝气形成。患者多有长期便秘史,用力排便时疝块突出明显,可能伴随肛门坠胀感。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对于反复突出的疝气,可采用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术后配合麻仁润肠丸维持排便通畅。
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日常注意控制体重、预防呼吸道感染,纠正慢性咳嗽和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如鸡蛋羹、鱼肉等。术后3个月、6个月需定期复查超声评估修补效果,出现复发征兆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