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脊柱外科

什么是急性脑梗塞

| 1人回答 | 24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急性脑梗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急性脑梗塞是指因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的疾病,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类型。

1、病因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或心脏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形成栓塞是主要发病机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速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在破裂斑块处聚集形成血栓。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也可导致栓塞,约占心源性脑梗塞的半数以上。

2、病理变化

脑动脉闭塞后核心坏死区神经细胞在5分钟内即发生不可逆损伤,周边缺血半暗带存在挽救可能。病理可见病灶区脑组织软化坏死,后期形成囊腔,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元嗜酸性变、轴突肿胀等改变。

3、临床表现

突发偏瘫、失语、面瘫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是典型表现。前循环梗塞多见对侧肢体无力,后循环梗塞可伴眩晕、共济失调。大面积梗塞可出现意识障碍,脑干梗塞可能引发呼吸循环衰竭。

4、诊断标准

头部CT早期可能仅见脑沟变浅,24小时后显现低密度灶。MRI弥散加权成像可在发病2小时内显示高信号。血管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MRA或CTA,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有助于发现心源性栓塞证据。

5、治疗原则

静脉溶栓时间窗为4.5小时内,常用阿替普酶注射液。超过时间窗者可考虑血管内取栓治疗。同时需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并发症如脑水肿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可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发病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康复训练应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始,包括肢体被动活动、吞咽功能训练等。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流质,吞咽困难者需鼻饲营养支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复发。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排便等可能引起颅内压升高的行为。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颈椎病会引起眩晕吗

颈椎病可能会引起眩晕。颈椎病导致的眩晕通常与颈椎的生理结构改变、神经受压或血液循环障碍有关。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可通过改善姿势、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颈椎结构改变: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周围的神经或血管,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眩晕。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低头,适当进行颈部拉伸运动,如颈部前后左右缓慢转动,每次持续5-10秒,重复10次。 2、神经受压:颈椎病可能压迫颈部的交感神经或椎动脉,导致眩晕。症状可能伴随头痛、恶心等。可通过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缓解症状。热敷时使用温毛巾敷于颈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 3、血液循环障碍:颈椎病可能影响椎动脉的血液流动,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眩晕。建议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枕头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以维持颈椎的自然曲度。 4、肌肉紧张:颈部肌肉长期紧张可能导致颈椎负担加重,进而引发眩晕。可通过适当的颈部放松运动缓解,如肩部上下耸动、颈部左右侧倾,每个动作保持5秒,重复10次。 5、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可能加重颈椎负担,导致眩晕。建议调整工作姿势,保持屏幕与眼睛平行,每工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进行颈部放松活动。 颈椎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有助于骨骼健康。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病症状。若眩晕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