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引起高钠血症的原因都有什么?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引起高钠血症的原因都有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高钠血症主要由水分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过多、钠摄入过多等因素引起,可能与中枢性尿崩症、糖尿病、肾功能异常等疾病有关。高钠血症表现为血钠浓度超过145毫摩尔每升,可能出现口渴、乏力、烦躁等症状。

1、水分摄入不足

长时间未补充水分可能导致高钠血症。高温环境、剧烈运动后未及时饮水,或老年人因口渴感减退而饮水减少,均可能造成体内水分不足。昏迷患者无法自主饮水且护理不当也会引发此情况。治疗需根据病情通过口服或静脉途径补充水分,同时监测电解质水平。

2、水分丢失过多

大量出汗、严重腹泻或呕吐会导致体液丢失。烧伤患者经皮肤丢失大量水分,使用利尿剂可能加速水分排出。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因抗利尿激素缺乏导致多尿,肾性尿崩症患者肾脏对激素不敏感,均会引起水分过度流失。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控制尿崩症。

3、钠摄入过多

过量摄入含钠食物或药物可能引发高钠血症。输注高渗盐水、碳酸氢钠等医疗操作不当,或误服大量食盐均可导致血钠升高。某些中药汤剂含钠量较高,长期服用需警惕。调整饮食结构,限制加工食品摄入,必要时使用利尿剂促进钠排泄。

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可能影响口渴中枢和抗利尿激素分泌。颅脑外伤、肿瘤、炎症等疾病会破坏调节机制,导致水分代谢紊乱。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需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发病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5、肾脏疾病

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浓缩功能下降,排水能力减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钠潴留,某些肾小管疾病影响钠重吸收。这类患者需限制钠摄入,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严重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预防高钠血症需保持均衡饮水,每日摄入1500-2000毫升水分。高温作业或运动量大时适当增加饮水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纯净水。老年人及婴幼儿需特别注意观察脱水迹象。控制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摄入,肾功能异常者定期监测血钠水平。出现持续口渴、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电解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肾病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括遗传、环境、生理、外伤及病理因素,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药物、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遗传因素中,家族性肾病综合征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如NPHS1、NPHS2等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肾脏滤过屏障功能异常。环境因素包括长期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或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生理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导致肾小球硬化,进而引发肾病综合征。外伤如严重感染、烧伤或手术也可能诱发肾脏损伤。病理因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病等,以及继发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需根据病情选择。饮食干预建议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等,避免高盐、高脂食物。生活方式上,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肾功能。若症状严重或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复杂,治疗需个体化,综合药物、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延缓肾脏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