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伤口拆线后出血怎么办

|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问题描述:
伤口拆线后出血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伤口拆线后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消毒处理、观察伤口、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伤口拆线后出血通常由伤口未完全愈合、局部感染、外力牵拉、凝血功能异常、拆线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

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对出血部位持续按压5-10分钟,压力需均匀适中。避免频繁揭开查看,以免影响凝血过程。若血液渗透敷料,可叠加新纱布继续按压。压迫止血适用于浅表毛细血管出血,若按压后仍持续渗血或呈喷射状出血,可能存在动脉损伤。

2、消毒处理

出血停止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表面,再使用碘伏溶液由内向外环形消毒,范围超过伤口边缘3-5厘米。避免使用酒精或双氧水直接刺激创面。消毒后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覆盖透气性敷料。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需加强消毒频次。

3、观察伤口

每日检查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常分泌物或发热等感染迹象。正常愈合的伤口应呈淡红色,边缘逐渐对合。若出现伤口裂开、皮下淤血范围扩大或持续跳痛,可能提示深部血肿或感染。观察期间避免沾水,淋浴时可用防水敷贴保护。

4、避免剧烈活动

拆线后1周内限制关节屈伸、负重等动作,防止缝线孔道再度撕裂。腹部伤口需避免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必要时使用腹带保护。四肢伤口可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运动强度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散步开始逐步恢复。

5、及时就医

若出血量超过10毫升、持续30分钟未止或伴随发热、脓性分泌物时,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采用电凝止血、重新缝合或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等止血药物。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者,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并补充相应凝血因子。

拆线后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饮食中增加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和猕猴桃、橙子等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促进胶原合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烟酒。恢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活动如太极拳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游泳、球类等可能污染伤口的运动。术后2周内每3天更换敷料,若出现异常及时复诊评估愈合情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总蛋白高是什么原因

总蛋白高可能与脱水、慢性炎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肝病等因素有关。总蛋白是血液中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总和,其水平升高通常反映机体存在病理或生理性变化,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

1、脱水

剧烈运动、高热或饮水不足导致体液大量流失时,血液浓缩可引起总蛋白相对性增高。此时通常伴随口渴、尿量减少等症状,补液后指标可恢复正常。日常需注意保持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

2、慢性炎症

结核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球蛋白。患者可能出现低热、关节肿痛等表现,需通过抗炎治疗控制原发病。常用药物包括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泼尼松片等。

3、多发性骨髓瘤

该恶性疾病会导致浆细胞异常增殖,过量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典型症状包括骨痛、贫血和高钙血症,确诊需骨髓穿刺检查。治疗可采用硼替佐米注射剂联合地塞米松片等方案。

4、巨球蛋白血症

淋巴细胞恶性增生引发IgM型球蛋白显著升高,可能伴随视力模糊、神经系统症状。血液中检出M蛋白是诊断关键,治疗需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靶向药物。

5、慢性肝病

肝硬化等疾病虽多表现为白蛋白降低,但部分患者因肝内炎症反应可能出现球蛋白代偿性增高。伴随腹水、黄疸等症状时,需进行保肝治疗并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改善并发症。

发现总蛋白升高应完善肝功能、蛋白电泳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避免高蛋白饮食过量,定期监测指标变化。若伴随体重下降、持续乏力等警示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肿瘤性疾病。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自行使用可能影响蛋白代谢的药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