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皮肤性病科

腋窝下长小米粒的疙瘩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腋窝下长小米粒的疙瘩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腋窝下长小米粒的疙瘩可能是毛囊炎、汗腺炎、皮脂腺囊肿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通常与局部卫生、汗液刺激或细菌感染有关。建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若伴随红肿疼痛或持续不消退需及时就医。

1. 毛囊炎

毛囊炎是毛囊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表现为红色丘疹或脓疱。腋窝因汗液积聚易滋生细菌,刮毛或摩擦可能诱发。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抗感染。日常需穿宽松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2. 汗腺炎

汗腺炎由汗腺导管阻塞合并感染导致,常见于多汗人群。疙瘩质地较硬,可能伴随压痛。轻症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时需医生开具克林霉素凝胶或口服头孢呋辛酯片。建议减少剧烈运动,出汗后及时擦干。

3. 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因腺体导管堵塞形成,内容物为皮脂分泌物。疙瘩呈圆形、表面可能有黑头。若无感染可观察,继发感染时需医生评估是否行囊肿切除术。切勿自行挤压,以免加重炎症。

4. 过敏反应

接触止汗剂、衣物染料等过敏原会引发丘疹样皮疹,伴瘙痒。需停用可疑产品,口服氯雷他定片或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过敏体质者应选择无香精的棉质衣物,新衣物清洗后再穿。

5. 传染性软疣

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蜡样光泽的半球形丘疹,具有传染性。需医生通过冷冻或刮除治疗,避免搔抓导致扩散。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隔离毛巾等个人物品,加强免疫力有助于恢复。

日常应选择透气衣物,沐浴后彻底擦干腋窝,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清洁产品。若疙瘩反复发作、体积增大或出现破溃,需皮肤科就诊排除真菌感染、淋巴结肿大等疾病。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感染风险,定期监测血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长湿疹了的治疗方法

婴儿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避免刺激、使用药物、调节环境、就医咨询等方式治疗。婴儿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过敏原刺激、环境干燥、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婴儿湿疹与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日常需加强保湿。选择无香料、无刺激的婴儿专用保湿霜,如凡士林、丝塔芙等,每日多次涂抹,尤其是在洗澡后立即使用,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减少水分流失。 2、避免刺激:婴儿湿疹容易因过敏原或化学物质刺激加重。避免使用含香料、酒精的洗护产品,选择温和的婴儿专用沐浴露。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避免化纤或粗糙面料,减少皮肤摩擦。 3、使用药物:婴儿湿疹急性期可使用外用药物缓解症状。医生常推荐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1%,每日1-2次涂抹于患处。非激素类药物如他克莫司软膏0.03%也可用于轻度湿疹,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调节环境:环境干燥或温度过高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使用加湿器调节空气湿度。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室温控制在20℃-24℃为宜,减少婴儿出汗。 5、就医咨询:婴儿湿疹若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严重瘙痒、感染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使用口服抗组胺药或抗生素等,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婴儿湿疹的日常护理需注意饮食调节,母乳喂养的母亲应避免摄入易致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添加辅食时,逐一引入新食物,观察婴儿反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但避免阳光直射,外出时使用婴儿专用防晒霜。定期修剪婴儿指甲,防止抓挠导致皮肤破损。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