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肾结石术后十几天伤口漏尿可能属于异常情况,需警惕尿瘘等并发症。肾结石术后漏尿可能与输尿管支架管刺激、手术创面未完全愈合或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肾结石术后短期内少量漏尿可能与输尿管支架管放置有关,支架管可能刺激膀胱或输尿管黏膜导致暂时性尿液渗漏,通常伴随轻微排尿不适或下腹隐痛,此时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多数患者在支架管拔除后症状可自行消失。若漏尿量较大且持续存在,需考虑手术缝合处愈合不良或尿瘘形成,可能因局部组织缺血、感染或缝合技术因素导致,患者可能出现尿液持续从伤口渗出、发热或腰部胀痛,需通过泌尿系统造影或膀胱镜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需手术修补。
术后漏尿合并尿液浑浊、发热或腰痛加剧时,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或肾积水,感染可能由细菌经伤口逆行至泌尿系统引起,可引发寒战、高热及尿液异味,需进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复杂尿瘘或合并输尿管狭窄者,可能需行输尿管再植术或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恢复尿路通畅。
术后应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并更换透气敷料,避免憋尿及重体力劳动,观察尿液颜色与漏尿量变化。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以稀释尿液,减少菠菜、豆制品等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评估恢复情况。若漏尿持续超过3周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须立即返院进行专业处理。
肾盏口狭窄伴有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肾盏口狭窄伴有结石通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尿路感染、代谢异常、尿路梗阻、长期卧床等因素引起。
1、药物排石
肾盏口狭窄伴有结石若结石较小,可遵医嘱使用排石药物促进结石排出。常用药物有排石颗粒、尿石通丸、肾石通颗粒等。排石颗粒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功效,适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尿石通丸能清热祛湿、行气逐瘀,用于气滞湿阻型尿路结石。肾石通颗粒可活血止痛、化石排石,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使用药物排石期间应多饮水,适当运动,有助于结石排出。
2、体外冲击波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盏结石。该方法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于结石,使结石碎裂成小块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冲击波碎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碎石后可能出现血尿、肾绞痛等不适,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碎石后应多饮水,促进碎石排出,并定期复查了解结石排出情况。
3、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及部分肾盏结石。手术通过尿道插入输尿管镜,找到结石后采用激光或气压弹道等方式将结石击碎并取出。该方法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可能出现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一般3-5天可缓解。术后需留置双J管2-4周,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多饮水预防感染。
4、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适用于较大或复杂的肾盏结石。手术在腰部做小切口,建立通道直达肾脏,通过肾镜找到结石后粉碎并取出。该方法能有效清除结石,但创伤较大,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通畅。出院后应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
5、开放手术
开放手术适用于结石巨大、合并严重解剖畸形或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情况。手术直接切开肾脏取出结石,同时可处理肾盏口狭窄问题。开放手术效果确切,但创伤大、恢复慢,可能出现出血、感染、尿瘘等并发症。术后需严格卧床,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恢复期间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了解肾功能恢复情况。
肾盏口狭窄伴有结石患者日常应注意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有助于稀释尿液、促进结石排出。饮食上应限制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如菠菜、动物内脏等。适当运动如跳绳、爬楼梯等有助于小结石排出。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或CT,监测结石情况及肾功能变化。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预防结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