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可根据病因、病程及临床表现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急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等。
1、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常见于产后2-4周,主要因乳汁淤积或细菌感染引起。症状表现为乳房红肿、疼痛、发热,严重时可形成脓肿。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头孢类、青霉素类药物,必要时需切开引流。
2、慢性乳腺炎:通常由急性乳腺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病程较长。症状表现为乳房局部硬块、疼痛,但不明显红肿发热。治疗需长期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克林霉素,并结合局部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
3、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生于非哺乳期女性,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症状表现为乳房疼痛、硬块,但无明显发热。治疗以调节内分泌为主,如使用雌激素拮抗剂他莫昔芬,并结合中药调理。
4、肉芽肿性乳腺炎: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症状表现为乳房肿块、疼痛,常伴有皮肤红肿、破溃。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如泼尼松,必要时需手术切除病灶。
5、其他类型:如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周围乳腺炎等,较为少见,症状与治疗方式因类型而异。
乳腺炎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保持乳房清洁,避免挤压,饮食上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定期进行乳房自检,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