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登革热的发热为哪一型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登革热的发热为哪一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潘袁
潘袁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的发热属于典型的稽留热,体温通常维持在39-40℃之间波动,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患者除了高热外,还会伴随明显的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和乏力等不适症状。
登革热发热的特点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患者常出现高热症状,体温快速上升,甚至高达39-40℃,并且这种高热持续时间较长,呈现出稽留热的特点。
稽留热的含义:稽留热指体温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超过39℃),波动幅度不超过1℃,并且持续超过24小时,这与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热有所不同。
常见伴随症状及原因
1、头痛与眼眶痛
登革病毒感染后,患者经常感到剧烈的头痛,尤其在眼后区域更为明显。这是病毒影响神经系统,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的症状。
2、肌肉酸痛与关节痛
由于病毒侵入身体后,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肌肉和关节出现明显的酸痛感,甚至有“断骨热”之称。
3、寒战与疲乏
高热状态下,患者往往伴随寒战、出汗、全身乏力等表现,给身体带来极大的负担。
应对方法与日常护理
1、保持充足休息
登革热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大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帮助身体恢复。
2、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高热会导致出汗增多,容易引起脱水。此时建议多喝温水,适量饮用口服补液盐,维持体液平衡,预防脱水。
3、物理降温
可以通过温水擦拭身体或使用冰袋敷额头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缓解高热带来的不适。避免使用酒精擦拭,防止皮肤受损。
4、监测病情变化
如果出现持续高热、皮肤出血点、腹痛、呕吐等情况,需警惕登革热重症表现,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虽然发热症状明显,但只要做好休息、护理和防护,大多数人都能顺利恢复健康。如果出现病情加重的迹象,切勿拖延,及时就医诊治,避免严重并发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密切,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长期不治疗可能发展为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胃镜检查、呼气试验等方式检测,治疗包括抗生素联合疗法、质子泵抑制剂等。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由饮食不洁、共用餐具、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炎症,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需通过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进行根除。 2、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感染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溃疡形成。症状包括上腹疼痛、反酸、黑便等。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四环素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 3、胃癌风险: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增加胃癌的风险,感染可导致胃黏膜持续炎症和萎缩,进而发展为胃癌。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出现体重下降、贫血、呕血等。治疗需通过手术切除、化疗等方式进行。 4、检测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包括胃镜检查、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等。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呼气试验通过检测呼气中的碳13或碳14标记尿素判断感染。 5、预防措施: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共用餐具,定期进行体检。感染后应及时治疗,避免长期炎症导致严重后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需综合饮食、运动、护理等多方面措施。饮食上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运动方面建议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增强免疫力。护理上需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抗生素。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