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病理都要做免疫组化吗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病理都要做免疫组化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病理检查中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进行免疫组化,是否需要取决于疾病的类型、诊断的复杂性以及医生的判断。免疫组化主要用于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尤其在肿瘤病理中应用广泛。
1、免疫组化的作用
免疫组化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技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例如,在肿瘤诊断中,免疫组化可以区分肿瘤的类型、来源以及恶性程度。对于某些难以通过常规病理切片确诊的疾病,免疫组化可以提供关键信息。
2、需要免疫组化的情况
- 肿瘤诊断:如乳腺癌、肺癌、淋巴瘤等,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肿瘤的分型和分子特征。
- 鉴别诊断:当病理形态学难以区分良恶性或不同类型肿瘤时,免疫组化是重要工具。
- 指导治疗:如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结果直接影响靶向治疗的选择。
3、不需要免疫组化的情况
- 明确诊断:如果通过常规病理切片已经能够明确诊断,免疫组化可能不需要。
- 非肿瘤性疾病:如炎症、感染等,通常不需要免疫组化。
- 经济因素:免疫组化费用较高,若诊断明确且无需进一步信息,医生可能不建议进行。
4、免疫组化的局限性
免疫组化虽然强大,但也有局限性。例如,某些抗体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样本处理不当也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是否需要免疫组化应由专业病理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患者可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检查的必要性和意义,避免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免疫组化是提高诊断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但并非所有病理检查都需要这一步骤。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为什么会得宫颈癌

宫颈癌可能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吸烟、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疫苗接种、定期筛查、改善生活方式等方式预防。 1、病毒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尤其是高危型HPV16和HPV18。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可能引发宫颈细胞异常增生。预防措施包括接种HPV疫苗,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癌前病变。 2、免疫低下: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受到HPV感染,且病毒清除能力较弱。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风险较高。建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 3、避孕药物: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可能增加宫颈癌风险,尤其是持续使用5年以上。这可能与激素对宫颈细胞的刺激作用有关。建议使用其他避孕方式,如避孕套,减少药物对宫颈的影响。 4、吸烟习惯:吸烟者宫颈癌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宫颈,导致细胞DNA损伤。戒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法,同时避免二手烟暴露。 5、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宫颈癌病史者患病风险较高,这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建议有家族史者更应重视早期筛查,定期进行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宫颈癌需要综合措施,包括接种HPV疫苗、定期筛查、改善生活方式等。建议女性从25岁开始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30岁以上可结合HPV检测。保持健康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多个性伴侣,使用安全套减少感染风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用品。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