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婴儿脸上长红疙瘩可能与湿疹、痱子、接触性皮炎、婴儿痤疮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小丘疹或脓疱等症状。
1、湿疹:湿疹多与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或过敏有关,表现为红斑、脱屑伴瘙痒。家长需保持婴儿皮肤清洁湿润,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品,可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氧化锌软膏或他克莫司软膏。
2、痱子:高温闷热导致汗腺堵塞引发痱子,常见密集小丘疹。建议家长调节室温至26℃以下,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薄荷脑洗剂或弱效激素软膏缓解。
3、接触性皮炎:唾液、奶渍或化学物质刺激皮肤引起,边界清晰的红斑多见。家长需及时清洁婴儿口周,避免接触化纤衣物,必要时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莫匹罗星软膏或硼酸溶液湿敷。
4、婴儿痤疮:母体激素影响导致毛囊皮脂腺炎症,表现为面部红色丘疹或脓疱。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家长避免挤压皮疹,严重时可咨询医生使用红霉素软膏、克林霉素凝胶或硫磺制剂。
日常需注意婴儿面部清洁后及时擦干,哺乳后擦拭残留奶渍,皮疹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应及时就医。
宝宝打完疫苗后洗澡可能增加局部感染风险,通常建议24小时内避免沾水。若已洗澡,可通过观察接种部位、保持干燥、避免抓挠、监测体温等方式处理。
1、观察接种部位检查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渗液或硬结,轻微红肿属正常反应,可用干净毛巾轻压吸水。
2、保持干燥洗澡后立即用无菌棉签蘸干针眼周围水分,后续可适当暴露皮肤促进干燥,避免使用爽身粉。
3、避免抓挠家长需给宝宝修剪指甲或佩戴手套,防止抓挠引发继发感染,衣物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材质。
4、监测体温部分疫苗可能引起低热反应,家长需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若超过38.5℃或持续发热应及时就医。
建议家长在疫苗接种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如出现持续哭闹、食欲减退等异常表现需联系接种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