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呕吐、发烧伴有腹泻可能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等原因引起,症状发展通常表现为早期恶心呕吐、进展期发热腹泻、严重时脱水电解质紊乱。
1、急性胃肠炎多因进食不洁食物导致胃肠黏膜炎症,表现为呕吐腹泻伴低热。治疗需补液纠正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口服补液盐。
2、食物中毒食用变质食物后毒素刺激胃肠,出现剧烈呕吐伴水样便。建议家长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需就医进行洗胃或使用活性炭、阿托品、洛哌丁胺。
3、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高发的病毒性肠炎,特征为喷射状呕吐与蛋花汤样便。家长需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疹,可选用干扰素α、消旋卡多曲、葡萄糖酸锌。
4、细菌性痢疾志贺菌感染引发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伴随高热寒战。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治疗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小檗碱。
发病期间建议饮用米汤等流质食物,避免乳制品加重腹泻,若出现精神萎靡或尿量减少需立即急诊。
胰腺炎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干预方式,主要有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支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1、禁食胃肠减压急性期需完全禁食减少胰液分泌,通过胃肠减压缓解腹胀,同时静脉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静脉补液支持大量补液可预防休克,纠正脱水及酸碱失衡,必要时需输注白蛋白或血浆改善循环。
3、药物治疗可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抑制胰酶分泌,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刺激,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具体药物包括奥曲肽、奥美拉唑、头孢曲松等。
4、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坏死感染时需行坏死组织清除术,胆源性胰腺炎可能需ERCP取石或胆囊切除术。
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避免高脂食物,戒酒并控制血脂血糖,定期复查胰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