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老人有褥疮的气味通常提示局部组织坏死或继发感染。褥疮(压疮)是因长期受压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伴随气味可能由坏死组织分解、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或渗液积聚引起,需警惕感染扩散风险。
1、组织坏死分解
褥疮发展到Ⅲ-Ⅳ期时,深层肌肉或骨骼可能发生坏死,坏死组织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腐胺、尸胺等挥发性物质,产生类似腐败肉类的刺鼻气味。此时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清创,清除黑色焦痂或黄色腐肉,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湿敷促进创面愈合,或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
2、细菌感染化脓
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会产生甜腥味,厌氧菌感染常伴随粪臭味。感染性褥疮可见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能引起败血症。需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或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3、渗液混合异味
长期卧床患者若未及时更换尿垫,褥疮渗液可能与尿液、粪便混合发酵,产生氨臭味。需每2小时协助翻身,使用吸收性强的泡沫敷料,保持会阴及骶尾部清洁干燥。可配合红光治疗仪照射促进创面干燥。
4、糖尿病并发症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褥疮易继发酮症酸中毒,坏死组织可能散发烂苹果味。需监测血糖水平,控制血糖波动,清创后可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促进肉芽生长,必要时行负压引流术。
5、特殊菌群定植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创面真菌感染(如念珠菌),产生霉味。需停用广谱抗生素,局部涂抹硝酸咪康唑散剂,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免疫力。
护理褥疮患者需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使用气垫床减轻局部压力,每日检查骨突处皮肤。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和维生素C(如猕猴桃、西蓝花)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出现发热、创面扩大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避免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屁股上长痱子可通过保持局部干燥、使用痱子粉、外用药物、调整衣物材质、避免抓挠等方式治疗。痱子通常由汗液堵塞汗腺、高温潮湿环境、衣物摩擦、皮肤敏感、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干燥
痱子多因汗液滞留导致,需及时清洁并擦干患处。排便后可用温水轻柔冲洗,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日常可定时用棉质毛巾蘸干皮肤褶皱处,减少汗液积聚。若处于高温环境,可适当使用空调或风扇降低局部温度,但避免冷风直吹。
2、使用痱子粉
痱子粉能吸收多余汗液并减少摩擦。选择含氧化锌或滑石粉成分的普通痱子粉,薄涂于患处即可。婴幼儿使用时需避开会阴黏膜,成人应避免粉末吸入呼吸道。若皮肤有破损或渗液,需暂停使用以防堵塞毛孔。
3、外用药物
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炉甘石洗剂每日涂抹2-3次可缓解瘙痒;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炎症较重的红痱;合并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抗细菌。药物使用前需清洁并擦干皮肤。
4、调整衣物
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内裤,避免化纤材质摩擦皮肤。婴幼儿可暂时不穿尿不湿,改用棉布尿片并频繁更换。成人应避免久坐或穿紧身裤,夜间睡眠时可将臀部暴露于空气中。衣物清洗后彻底漂洗,避免洗涤剂残留刺激。
5、避免抓挠
搔抓会加重皮肤损伤并诱发感染。婴幼儿可修剪指甲或佩戴棉质手套,成人需克制抓挠冲动。若瘙痒剧烈,可用冷毛巾湿敷或轻拍代替抓挠。合并脓疱或发热时可能提示继发感染,需及时就医。
日常需保持室温25℃以下,湿度60%以内,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汗腺分泌。婴幼儿可每日进行2-3次温水坐浴,成人可选用弱酸性沐浴露清洁。若痱子持续1周未缓解或出现红肿热痛,需排除真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