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腺样体肥大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症状严重程度和并发症风险,多数轻度病例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中重度或反复发作病例通常建议手术切除。
1、药物治疗轻中度腺样体肥大可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缓解炎症,或口服孟鲁司特钠改善气道阻塞症状。
2、睡眠监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时需进行多导睡眠图评估,若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或呼吸暂停指数超过5次/小时,需考虑手术干预。
3、并发症风险反复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颌面部发育异常或长期张口呼吸者,推荐腺样体切除术预防不可逆损害。
4、年龄因素3岁以下患儿优先保守治疗,4-6岁为手术最佳时机,青春期后腺样体可能自然萎缩但需评估残留症状。
术后建议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两周,定期复查鼻腔通气及听力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
小儿肺动脉高压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遗传因素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原因引起。该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晕厥等症状,需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干预。
1、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肺动脉压力。患儿可能出现紫绀、喂养困难,需通过手术矫正心脏缺陷,常用药物包括波生坦、西地那非等。
2、肺部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或低氧血症引发肺血管重构。常见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表现为呼吸急促,需氧疗配合使用伊洛前列素等血管扩张剂。
3、遗传因素BMPR2等基因突变可导致家族性肺动脉高压。家长需关注家族病史,患儿早期可能无症状,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安立生坦等靶向药物。
4、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无明确诱因的肺血管病变,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需联合使用利尿剂、抗凝药物及吸入性前列环素类似物治疗。
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均衡营养摄入,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