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小孩睡觉发烧可能是感冒、扁桃体炎、肺炎、川崎病等疾病的表现,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并观察伴随症状。
1、监测体温家长需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38.5摄氏度以下优先物理降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
2、观察症状注意是否伴随呕吐、皮疹或精神萎靡,这些症状可能与脑膜炎、手足口病等疾病有关,出现时需立即就医。
3、保持通风卧室温度维持在24-26摄氏度,避免穿盖过厚影响散热,可适当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
4、补充水分少量多次喂食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刺激胃肠。
建议记录发热时间曲线,若持续超过24小时或反复高热,应及时儿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等检查。
小儿肺动脉高压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遗传因素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原因引起。该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晕厥等症状,需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干预。
1、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肺动脉压力。患儿可能出现紫绀、喂养困难,需通过手术矫正心脏缺陷,常用药物包括波生坦、西地那非等。
2、肺部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或低氧血症引发肺血管重构。常见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表现为呼吸急促,需氧疗配合使用伊洛前列素等血管扩张剂。
3、遗传因素BMPR2等基因突变可导致家族性肺动脉高压。家长需关注家族病史,患儿早期可能无症状,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安立生坦等靶向药物。
4、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无明确诱因的肺血管病变,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需联合使用利尿剂、抗凝药物及吸入性前列环素类似物治疗。
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均衡营养摄入,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