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乳腺穿刺是一种通过细针或空心针抽取乳腺组织或液体进行病理检查的医疗操作,主要用于诊断乳腺肿块的性质。乳腺穿刺主要有细针穿刺抽吸、空心针穿刺活检、真空辅助活检、影像引导穿刺、手术切除活检等方式。
1、细针穿刺抽吸
细针穿刺抽吸使用极细的针头抽取乳腺肿块中的细胞或液体,操作创伤小且恢复快。该方法适用于可触及的乳腺肿块初步筛查,能够鉴别囊肿与实性肿瘤。抽取的细胞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判断是否存在恶性细胞。检查后可能出现局部淤青或轻微疼痛,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2、空心针穿刺活检
空心针穿刺活检采用较粗的穿刺针获取乳腺组织条,能保留病变组织结构信息。该方法对钙化灶或微小肿块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区分乳腺增生、纤维腺瘤或乳腺癌。操作通常在超声或钼靶引导下进行,术后需加压包扎预防血肿。获取的组织样本可进行免疫组化等进一步分析。
3、真空辅助活检
真空辅助活检通过负压装置连续获取多条乳腺组织,诊断效率并减少重复穿刺。该技术对触诊阴性但影像学异常的病灶尤其适用,能完整切除较小良性肿瘤。操作需在立体定位或超声实时监测下完成,术后可能遗留微小瘢痕。活检标本量充足有利于病理分级和分子分型。
4、影像引导穿刺
影像引导穿刺依赖超声、钼靶或磁共振定位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超声引导适用于致密型乳腺的实时穿刺,钼靶引导针对微钙化灶精准取样,磁共振引导用于多灶性病变评估。影像导航能提高深部或微小病灶的取材准确性,但需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5、手术切除活检
手术切除活检通过开放手术完整移除可疑乳腺肿块进行病理检查。适用于穿刺结果不明确、病灶快速增大或高度怀疑恶性的情况。手术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切口设计兼顾诊断与后续治疗需求。切除标本可全面评估肿瘤边缘和生物学特征,但创伤较大且恢复期较长。
乳腺穿刺后需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3天。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日常建议每月进行乳腺自检,40岁以上女性定期接受乳腺超声或钼靶筛查。发现乳房肿块、皮肤凹陷或乳头溢液等异常表现,应尽早就诊明确诊断。
薄壁囊腔影通常是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薄壁囊状结构,可能由肺囊肿、肺大疱、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引起。
薄壁囊腔影在肺部影像中较为常见,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透亮区,囊壁厚度一般小于2毫米。这类影像学表现可能提示肺组织存在异常空腔结构,常见于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获得性疾病。肺囊肿多为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囊壁由支气管上皮构成,内部充满气体或液体。肺大疱多与肺气肿相关,由肺泡壁破裂融合形成,囊壁为残余的肺泡间隔。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囊腔影多伴随管壁增厚,常见于反复感染或免疫缺陷患者。
部分特殊情况下,薄壁囊腔影可能与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或某些罕见肿瘤相关。肺包虫病可形成特征性薄壁囊腔,囊内可见子囊或分隔。肺曲霉球可在原有空洞内形成真菌球,呈现新月形透亮影。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多见于育龄女性,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薄壁囊腔。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形成的囊腔多呈不规则形状,常伴随结节影。
发现薄壁囊腔影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建议避免吸烟及接触有害气体,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若伴随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胸部CT增强扫描或穿刺活检明确性质。定期随访观察囊腔变化对评估病情进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