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新生儿肚脐脱落后是什么样子的

|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肚脐脱落后是什么样子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新生儿肚脐脱落后通常表现为干燥、无渗血的脐部皮肤,表面可能残留少量结痂,周围无红肿或异常分泌物。脐带残端脱落后1-2周内会逐渐形成正常肚脐外观。

脐带脱落后初期可见局部轻微凹陷或平坦的皮肤表面,颜色与周围皮肤相近,可能有淡黄色或褐色薄痂覆盖。部分新生儿在脐窝处会暂时存在少量透明或淡黄色分泌物,这是脐部愈合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脐周皮肤应保持完整,无发红、肿胀或发热等感染迹象。若脐部完全干燥,家长可用棉签蘸取少量医用酒精从脐窝中心向外螺旋式清洁,每日1-2次直至完全愈合。需注意避免尿布摩擦脐部,穿着宽松透气衣物,洗澡时避免长时间浸泡脐部。

若发现脐部持续渗液超过一周、分泌物呈脓性或带血、脐周皮肤发红扩散、伴有异味或发热,可能提示脐炎等并发症。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脐肉芽肿,表现为脐窝内红色柔软组织增生。此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采用硝酸银烧灼或手术切除处理。日常护理中应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爽身粉等粉末状物质,观察有无异常出血或肿胀。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一个多月的婴儿大便有血

一个多月的婴儿大便有血可能是肛裂、牛奶蛋白过敏、细菌性肠炎、肠套叠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引起的。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处理。

1、肛裂

婴儿排便时因大便干硬或用力过度可能导致肛门周围皮肤裂伤,表现为大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丝。家长需观察婴儿肛门是否有细小裂口,可使用温水清洗后涂抹红霉素软膏或凡士林保护创面,同时调整喂养方式增加水分摄入。

2、牛奶蛋白过敏

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能对牛奶蛋白产生过敏反应,引发肠道黏膜损伤出血,大便中可见黏液血丝。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避免摄入过敏原,必要时可口服蒙脱石散修复肠黏膜。

3、细菌性肠炎

由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可导致婴儿出现血便伴发热、哭闹不安。需进行大便常规检测确认病原体,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和肠道菌群调节治疗。

4、肠套叠

婴儿突发阵发性哭闹、呕吐并排出果酱样血便时需警惕肠套叠,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通过空气灌肠或手术治疗可复位套叠肠管,延误处理可能导致肠坏死,术后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

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能出现腹胀、血便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症状,需通过腹部X线确诊。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注射注射用美罗培南控制感染,严重者需手术切除坏死肠段,家长应密切监测婴儿生命体征变化。

家长发现婴儿血便时应保留异常大便样本供医生检查,记录血便颜色、量和伴随症状。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人工喂养需严格按比例冲调奶粉。日常注意婴儿腹部保暖,喂养后竖抱拍嗝,定期消毒奶具。若血便持续或婴儿出现精神萎靡、拒奶等情况须立即急诊处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