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宝宝烫伤后发烧可能是伤口感染或应激反应引起的,通常需要警惕感染风险。
烫伤后局部皮肤屏障受损,细菌容易侵入伤口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浅二度烫伤可能出现红肿疼痛伴低热,深二度以上烫伤更容易伴随38摄氏度以上发热。伤口渗出液增多、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周围皮肤发红扩散时,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或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应及时就医。
少数情况下烫伤应激反应可能引起短暂低热,通常24小时内自行消退。但婴幼儿免疫系统较弱,烫伤后并发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风险较高。若出现寒战、嗜睡、拒食等全身症状,或发热反复超过3天,需排除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建议家长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20分钟,覆盖清洁纱布避免污染。监测体温变化,避免使用酒精擦浴等刺激性降温方式。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但禁止自行涂抹药膏或挑破水泡。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定期观察是否有化脓、异味等感染迹象,必要时进行血常规和伤口分泌物检查。
宝宝体温37.2摄氏度不算发烧。正常婴幼儿体温范围在36-37.3摄氏度之间,测量时需结合环境、活动状态等因素综合判断。
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体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测量体温前30分钟应避免剧烈活动、进食或包裹过厚衣物。腋温测量时需将体温计紧贴皮肤5分钟,耳温枪需对准鼓膜测量。若体温波动在36.5-37.3摄氏度之间,且宝宝精神状态良好、进食正常,通常属于生理性波动。夏季高温环境或哭闹后可能出现短暂体温升高,安静休息后多可自行恢复。体温监测建议选择固定时段,避免在午后或傍晚等生理性高温时段测量。
家长需注意观察伴随症状,如出现拒食、嗜睡、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即使体温未达发热标准也应及时就医。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每日补充适量温水。避免使用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体温超过37.5摄氏度时可尝试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6个月以下婴儿出现体温异常建议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