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早接种早受益 宫颈癌筛查可预防肿瘤癌变

为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贯彻落实,同时响应WHO关于在全球消除宫颈癌的倡导,“消除宫颈癌,健康中国在行动”科普巡讲在广州举行。有正常性行为的女性一生中感染至少一种型别HPV病毒的几率达80%,随着HPV疫苗的出现,宫颈癌成为第一个有望“消灭”的癌症,希望女性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助力广东早日实现“一个没有宫颈癌的未来”。
构建宫颈癌三级预防,预防接种是关键一环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恶性肿瘤,同时是我国第一大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宫颈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占到了全球的六分之一,严重威胁着我国女性的健康和发展,防控刻不容缓。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有正常性行为的女性一生中感染至少一种型别HPV病毒的几率达80%。但随着HPV疫苗的诞生,宫颈癌有望成为人类第一个可以全面消除的恶性肿瘤。2020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启动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194个国家首次承诺要消除这种癌症,并提出了90/70/90阶段性目标,即到2030年,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成年妇女在35岁和45岁的时候至少接受过一次高精确度的筛查,90%的已经确诊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女性进行规范化治疗。
宫颈癌的预防可以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即通过接种HPV疫苗等方式来减少HPV感染;二级预防是通过筛查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处理;三级预防是对已确诊的宫颈癌进行适当治疗。要消除宫颈癌,最佳防控策略是接种疫苗和疾病筛查相结合,接种HPV疫苗作为一级预防措施,是消除宫颈癌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同时,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也应该做好二级预防,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为宫颈健康构建起疫苗与筛查的双重保障。宫颈癌早期没有特征性的表现,容易和其他妇科常见疾病混淆在一起,很容易忽略,等到有症状往往为时已晚。所以预防宫颈癌最佳的方式还是要早打疫苗,定期筛查。
从2009年开始,中国就把宫颈癌的检查纳入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对适龄女性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但作为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武器,HPV疫苗进入国内市场已有5年,但目前疫苗的普及程度和大众对疾病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在今年两会期间,卫健委回复了对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提案,将推动试点先行,逐步开展适龄女性HPV疫苗免费接种,为推广HPV疫苗接种探索适宜经验。
立足当下,积极行动及早接种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为HPV疫苗的首要接种对象。我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也建议接种的重点人群为13-15岁女孩。15岁以下女孩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更高,效果更好。WHO提出消除宫颈癌战略,第一点就是要使90%的9-14岁的女孩接种HPV疫苗,但目前我国距离这个目标差距还比较大。
对于宫颈癌的预防来说,最重要的是尽早接种尽早受益,在等待的过程中被感染反而得不偿失。因为中国人口数量巨大,疫苗资源还无法完全匹配需求,广大女性应根据疫苗资源和自身经济条件灵活选择,不必执着高价数疫苗。心动不如行动,越早接种越好。此外,不管接种了哪种HPV疫苗,都还需要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双管齐下,避免HPV感染及病变。
HPV疫苗接种没有特别的禁忌,但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建议在分娩或哺乳期结束后再进行接种。同时,针对近期全国正在普及的新冠疫苗接种,建议广大女性在安排HPV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时,确保两种疫苗接种至少间隔两周以上。在疫苗的接种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详细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身体状况,按照接种要求遵医嘱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