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做人,要有几分“孩子气”
医普观察员
发布时间:2025-11-04 10:23
769次浏览
时光像一把温柔的刻刀,在每个人身上留下成长的痕迹。那些曾经肆无忌惮的笑声,不知何时变成了克制的微笑;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渐渐被现实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小王子》里说:“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这种被遗忘的纯真,恰恰是成年人最珍贵的遗失物。它无关年龄,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真实地做自己,像孩子般对世界保持好奇与热情。

一、真实是最高级的成熟
1、孩童般的坦率
观察三岁孩子要糖果时的眼神,那种纯粹的渴.望不加任何掩饰。成年人习惯给真实想法穿上“得体”的外衣,却不知这种伪装消耗着内在能量。
2、自我接纳的智慧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写道:“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像孩子接纳自己的鼻涕泡一样接纳不完美,反而能获得真正的从容。
3、情绪的自然流动
孩子哭闹后五分钟就能破涕为笑,这种情绪代谢能力令人羡慕。成年人积压的情绪就像没及时清理的缓存,终会拖慢整个系统运行。
二、简单是最高级的丰富
1、微观的快乐哲学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童平均每天笑300次,成年人仅15次。不是快乐变少了,而是我们给快乐设置了太多附加条件。
2、欲望的减法艺术
《瓦尔登湖》作者梭罗曾感叹:“我们的生命被细节消耗殆尽。”孩童的快乐来自一颗玻璃弹珠,成年人的烦恼来自想要整个珠宝店。
3、当下的专注力量
孩子堆沙堡时眼里只有沙堡,这种心流状态正是现代人稀缺的专注力。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三、好奇是最高级的情商
1、探索的本能保鲜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什么特殊才能,只是保持热切的好奇心。”孩童每天问300个“为什么”,这种求知欲不该随年龄增长而消退。
2、游戏的治愈力量
荷兰文化史学家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指出:游戏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成年人需要找回那种不为输赢、纯粹享受过程的玩耍心态。
3、想象力的魔法
毕加索晚年仍在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因为孩童的想象力没有边界。这种创造力不是艺术家的专利,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提醒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那些看似幼稚的孩子气,恰恰是照亮成人世界的星光。它让我们在复杂中保持单纯,在浮躁中守住本真,在重复中发现新奇。
生活就像一盒蜡笔,孩童会用它画出彩虹,而成年人常常只看见书写合同的工具。这个秋天,不妨允许自己保留几分孩子气,让生命始终保持鲜活的色彩。毕竟,成长不是为了告别童真,而是为了以更丰富的姿态与之重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