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最需要洗牙?这5类人被点名了
医心科普
发布时间:2025-11-08 09:27
167次浏览
牙齿白不白,可能影响自拍效果;但牙齿健不健康,直接决定您啃排骨时的幸福感。那些总说“我刷牙很认真”的朋友,下次照镜子时不妨看看牙缝——如果发现黄色“小石头”正在悄悄安家,是时候聊聊洗牙这件事了。

一、咖啡续命党
1.每天三杯美式打底的都市人,牙齿就像被浸泡在染色缸里。咖啡中的单宁酸会腐蚀牙釉质表面,让色素更容易沉积,普通刷牙就像用扫帚擦黑板,根本对付不了顽固色斑。
2.更扎心的是,咖啡因会减少唾液分泌。缺少这道天然清洁剂,食物残渣更容易变成牙结石,建议这类人把洗牙频率从一年一次提升到半年一次。
二、隐形矫正选手
1.戴着透明牙套吃遍美食的代价,是牙套边缘成了细菌游乐园。矫正器与牙齿间的微小缝隙,牙刷毛根本够不着,食物残渣一待就是22小时别问怎么知道的。
2.长期佩戴会导致牙龈肿胀发炎,专业清洁能避免出现“摘了牙套满口蛀牙”的惨剧。最好在每次复诊时让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深度清洁。
三、牙龈出血专业户
1.刷牙时吐粉色泡沫不是正常现象,这是牙龈发出的SOS信号。当牙结石堆积到牙龈下方,就会形成肉眼看不见的“地下堡垒”,引发持续炎症。
2.有人因为怕出血不敢洗牙,其实是本末倒置。洗牙后1-2天内的短暂出血,可比长期慢性炎症安全多了,就像给伤口清创总会有点疼。
四、孕期准妈妈
1.孕激素水平升高会让牙龈血管变身“敏感肌”,60%孕妇会遇到妊娠性龈炎。那些说“怀孕不能洗牙”的老观念,反而可能让口腔细菌通过血液影响胎儿。
2.最佳洗牙时间是孕中期4-6个月,既能避开孕早期的妊娠反应,又比孕晚期行动方便。记得提前告知医生怀孕周数,口腔诊所会调整躺椅角度。
五、牙线恐惧症患者
1.以为电动牙刷能解决一切的人要注意了:再贵的牙刷也只能清洁70%牙面,剩下30%的牙缝是细菌的学区房。当牙缝开始飘出“发酵味”,说明软垢已经矿化成结石。
2.洗牙相当于给牙齿做“大扫除”,但保持效果还得靠日常用牙线。有个冷知识:洗牙后牙缝变大不是医生的锅,是原本被结石占用的空间露出来了。
看到这里,不妨用舌头舔舔后槽牙内侧——如果触感像粗糙的贝壳内壁,牙医可能正在挂号系统等您。别等牙疼才想起护理,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嫩的紧身衣,而非肿胀的泡泡袖。下次朋友约奶茶时,或许可以改约洗牙团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