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痛风患者的心理护理需结合疾病特点与情绪管理,通过认知干预、情绪疏导、社会支持、行为训练、疾病教育五方面综合实施。
1、认知干预:
纠正患者对痛风的错误认知,如“痛风无法控制”等消极观念。讲解疾病可防可控的特点,强调规范治疗可使血尿酸达标。帮助建立疼痛发作与高嘌呤饮食的关联性认知,使用疼痛日记记录触发因素,增强自我管理意识。避免过度关注并发症风险导致焦虑。
2、情绪疏导:
急性发作期采用放松训练缓解疼痛焦虑,指导腹式呼吸或渐进式肌肉放松。慢性期识别抑郁情绪,鼓励表达因饮食限制产生的剥夺感。对因病耻感回避社交者,采用接纳承诺疗法减少心理阻抗。避免使用安慰剂效应等不恰当承诺。
3、社会支持:
建立家庭监督机制,由家属协助记录用药及饮食执行情况。推荐参加病友互助小组,分享低嘌呤食谱及疼痛应对经验。协调工作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调整,如避免久站岗位。对因戒酒引发社交障碍者,提供无酒精社交方案建议。
4、行为训练:
采用刺激控制疗法减少诱发行为,如设定闹钟提醒规律服药。通过正强化培养新习惯,如达成血尿酸目标后给予非食物奖励。训练疼痛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药物服用、关节制动等方法。避免因恐惧疼痛而过度限制活动。
5、疾病教育:
用可视化工具展示尿酸结晶形成过程,解释降尿酸药的作用机制。明确不同阶段治疗目标,急性期以止痛为主,缓解期以降尿酸为核心。指导识别虚假广告话术,如“根治痛风”等不实宣传。提供权威营养指南,替代患者自行搜索的片面信息。
建议家属避免在患者面前食用高嘌呤食物,共同参与低嘌呤饮食计划。保持适度运动习惯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避免熬夜诱发发作。定期复查血尿酸时同步评估心理状态,必要时转介心理专科。注意冬季保暖防止关节受凉触发炎症,夏季空调环境下穿戴护膝等防护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