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新生儿打嗝属于常见生理现象,通常由膈肌发育不成熟、喂养姿势不当、吸入空气或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起,家长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保暖等方式缓解。
1、调整喂养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避免奶速过快。母乳喂养时确保正确含接,奶瓶喂养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大小,喂奶后保持婴儿头高脚低位。
2、正确拍嗝家长需在每次喂奶后竖抱婴儿,手掌呈空心状由下至上轻拍背部,持续5-10分钟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可配合温和背部按摩。
3、避免受凉注意腹部保暖,室温维持在24-26℃,更换尿布时避免腹部暴露过久。受凉可能刺激膈肌痉挛,可适当增加衣物或使用包被。
4、观察伴随症状若打嗝伴随拒奶、呕吐、哭闹或体重增长缓慢,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等病理因素有关,需及时儿科就诊评估。
日常注意记录打嗝频率与诱因,避免过度包裹或摇晃婴儿,持续超过2小时未缓解或影响睡眠时应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
新生儿睡觉时打嗝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拍嗝、腹部保暖、适度按摩等方式缓解,通常由膈肌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受凉刺激、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母乳喂养时让婴儿头部略高于身体,奶瓶喂养时保持奶嘴充满奶液,避免吸入空气。喂养后竖抱15-20分钟帮助气体排出。
2、拍嗝家长需在每次喂奶后轻拍婴儿背部,从下往上空心掌拍打,持续3-5分钟直至打出嗝声,睡觉时打嗝可重复进行拍嗝操作。
3、腹部保暖家长需用温热手掌或婴儿专用暖水袋包裹毛巾敷于宝宝腹部,温度不超过40℃,每次10分钟,寒冷刺激会加重膈肌痉挛。
4、适度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配合屈膝压腹动作,每天2-3次促进胃肠蠕动。若伴随吐奶或哭闹,可能与胃食管反流有关。
建议家长记录打嗝频率与进食关联性,避免过度喂养,选择防胀气奶瓶。持续频繁打嗝伴呕吐需排除先天性膈疝等疾病。